第四十七章宣抚陕西的人选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当时天下无人敢反对,于是徽宗便将皇位禅让给了赵桓。

可以说赵桓登基,这李光是第一功臣。

如今赵桓坐稳了皇位,的确应该投桃报李,给李光升官了。

但赵桓还没开口,右相孙傅抢先说道:“臣反对!坚决反对!臣闻李光从学于元佑党人刘安世。元佑党人是何德行,朝野皆知。臣恐李光宣抚陕西,会大手一挥,再将这数千里山河赠给西夏。”

这就纯属无理取闹了。如今朝廷权威如日中天,他一个小小的陕西宣抚使,还敢罔顾政令,私下割地数千里?

见没能说动官家,孙傅继续说道:“官家三司啊。刘安世师从司马光,李光可谓与司马光一脉相承。若由其宣抚陕西,恐寒陕西军民人心啊。”

李光上任是否会寒了陕西军民之心尚不好说,但他右相必然要被伤的遍体鳞伤。

中枢官员,将士封赏,他政事堂要插手。地方官员,文臣调动,他政事堂还要横插一脚。

什么权力,他们都占了,那尚书省还有何地位可言?

中原天子不搞一言堂,赵桓还期望宰相们配合自己改革朝政,也不想跟他们闹得太僵,便问道:“那尚书省有何人选推荐?”

右相孙傅立即笑意盈盈的开口,说道:“臣推荐太常寺主簿张浚。张浚乃是汉初留候张良后人,大唐名相张九龄子孙,自少行为端正,不说诳言,世人皆谓之曰日后必成大器。其人慷慨大节,勤劳王家。”

赵桓没开口,李纲就一脸怒意。

什么勤劳王家,什么慷慨大节,什么必成大器!

这些都是借口,都是冠冕之词。

归根到底,张浚就是尚书省推出来恶心自己的。

因为自己的上次落相,就是被张浚弹劾下去的。第一次金人入侵,自己支持姚平仲劫二太子斡离不之营寨而大败,于是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但与李纲的一脸愤怒不同,赵桓对这个提议颇为心动。

张浚这是一位历史名臣了,历史上他宣抚川、陕,作的非常出色。在大厦将倾,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下,迅速稳定了形势,组建起数十万的军队,一次次与金国交战,一次次北伐。

宋金之间最著名的几场败仗,富平之战、符离之战都是他组织的。

总结起来,他是个内政能臣,不然也无法一次次组织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大军与金国决战。

但战事方面,他跟赵括也就半斤八两。不管平时夸得如何,一到决战就战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