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正是盐引。计相刚才亦说过,河东一带最为流通的货币就是盐引。”
“盐为国家之宝,朕打算以盐锚定帝钞价格。只要百姓拿帝钞到官府,就一定能换到盐,而且更加便宜。”
杨时心有所感,说道:“若如此,帝钞可以视为更加普及的盐引。”
“不错。若将河东盐引扩大到全国,作为全国统一货币,那盐引就是帝钞。只不过,帝钞更进一步,将根据百姓习惯,分为贯、注、文。”
“贯即在帝钞上印一串铜钱,注则在帝钞上印百文铜钱,文则在帝钞上印一枚炎宋五方钱。”这么棒的方法,当然是赵桓抄袭的后世大明。
再往上,赵桓就不打算继续印了。一旦被仿冒,对百姓伤害太大。虽说古典时代印假钞的事情极少,毕竟与后世那轻松的惩罚不同,在封建王朝仿制假币,真的会被统治者挫骨扬灰,甚至凌迟族诛。
卑劣小民没有能力仿制,有仿制能力的士大夫有太多更安全的敛财方式。
倒是官府可以凭借着印刷成本低廉的优势,印刷大量新币以绝对数量优势取代天下四方纷繁复杂的货币。
其他货币与帝钞相比有个无法拉平的劣势,那就是他们铸币成本高昂。无论是铁钱、铜钱归根到底都是金属冶炼而成。
而在封建小农时代,钢铁冶炼就是一项沉重的财政压力。无论是运送矿石还是冶炼金属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帝钞正符合大宋这落后的基建,朝廷只要考虑如何将他推广出去就行。
杨时问道:“官家打算以盐锚定帝钞价格,是打算放弃盐铁官营?”
赵桓笑容洋溢,说道:“听完卿的合并税赋、计亩征银方案后,朕相信我圣朝财政收入绝不会再有所缺。朝廷也就无需以盐铁官营来维持财政收入。”
凡是官营的东西,都代表了价格昂贵。大宋盐价是辽国、金国的十余倍,又与西夏连年战争,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这个盐铁官营制度。
如今大宋甚至敢展望四亿贯的超级税收规模,自然也就无需以高昂的盐价来维持财政收入了。
赵桓甚至能够想象,当天下百姓听到只用往常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价钱就能买到食盐,百姓对帝钞会是怎样的欣喜若狂。
因此赵桓吩咐道:“今后凡四方百姓,皆可持帝钞前往盐场支盐。盐场需视其与盐引同效,向其付盐。”
“若如此,帝钞与盐引是愈发相像了。盐商只要带几万贯的帝钞,到盐场就能买回大量食盐。如此朝廷只负责盐场,转运、售卖等各个官署的官员亦可以精简裁撤了。”
“兹事体大,臣请先在河东、京畿一带试行。”杨时慎重的说道。
赵桓点头,这规模庞大的改革,总要先试点,不可能全盘更易。否则一旦出现问题,朝廷的财政系统整体就崩溃了。
“此正是朝廷收复河东的意义所在。从河东开始税赋、货币改革更易被百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