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首先就是金军气势汹汹的挥兵南下,十余万大军兵分三路南下,似有躬擐甲胄,破师灭国之志。

当是时,所有西夏使节都认为大金还是占据了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攻守进退,随心自如。

宋朝只能勉强应对,一路丢疆弃土,就跟当年与西夏战事一样。

恰逢当时发生了震动整个东京城的神武右军败绩事件。当世所有人都清楚,神武右军是大宋最精锐的禁军,代表了大宋武力的巅峰。

结果神武右军居然败给了一群泥腿子盗匪!导致东京满城震动。西夏使节亲眼目睹东京城内家家有哭泣之声的情况。

虽然大宋朝廷一再宣称,神武右军只损失了一个指挥,但西夏人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认为这是宋国朝廷的安抚舆情,控制局势。

所以谋宁克任向西夏传回了宋军战力堪忧,大金气吞万里如虎的情报。

认为助金国灭宋,很可能导致重蹈宋国海上之盟的覆辙。与金军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

虽然后来神武右军的确是雷霆扫灭了江南叛军,但河北战场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饶安之战,大宋在河北的东路军全军覆没!

这使谋宁克任在第二次给境内回信时,浓墨重彩的强调了这次战败,以佐证自己对两国强弱的分析。

也正是因为这两次强有力的引导,使西夏作出了最终决策,认为宋朝依旧软弱,可以亲近联盟。

毕竟西夏境内希望与宋朝互市的大有人在。

与宋朝贸易,能够极大改善整个西夏的民生,尤其提升君王将相,贵族王侯们的生活品质。

被宋朝封锁了那么多年,西夏内部早已过够了苦日子,迫切的希望能改善生活。

于是,与大宋亲善的决策就这般成为了无可更改的事实。

西夏国主李乾顺亲自颁发了王命,让大臣带着西夏此前占据宋国数千里江山的户籍、土地、印绶等交给谋宁克任,让他在结盟仪式上交还给大宋。

到了此时,谋宁克任哪怕已经见到岳飞在河北战场高歌猛进,也已经不敢再回报给国内了。

因为西夏已经错过了出兵的最佳时机,等信使往来,朝廷内部震惊、愤怒以及剧烈的朝堂斗争之后,再改弦易辙,派兵进攻大宋,很可能宋金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当初大宋皇帝说的,若西夏措置失当,失大宋之心,必被王师犁庭扫穴。将再不是一句空言。

所以谋宁克任只能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整理好衣襟,强撑起西夏的仪容气度,走向大宋皇宫内的政事堂。

代表西夏与大宋宰相们正式签订两国亲善友好的互市协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