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是国家财政投入重资建的大宋顶级学府,今年四千万贯的教育财政支出,就只分为了两个方向,太学以及地方学校。
太学一家拿到了上千万贯的财政,他一家的费用不说占教育经费多少,是足足能够抵整个绍天新区无数士大夫们卖地财政凑出来的基建费用的。
所以太学建的既壮丽又雅致,壮丽在他的大门并非木制的,而是以大理石垒出厚实的两道校墙,中间留出了二十多丈的空地作为大门。
往日里这里会摆上红色杈子,只留几道通道过人。但今日是开学盛典,所以红杈子被全部搬开,太学敞开大门迎接天下学子入学。
在左侧的大理石校墙上雕刻着楷体金字,大宋国家太学。
右侧的大理石校墙上则雕刻着瘦金体的红漆大字,是经典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风格端的是肃穆而崇高,所有人仅仅是看到这壮丽的大门,就油然生成一种敬慕之情,相信里面的学者、博士将背负大宋最崇高的使命。
事实上,数十名长袍整齐,须发飘飘的学者站在太学门前,也的确非常令人尊敬。
尊敬学者,永远是一个民族文明昌盛的基本素质。
而恰好,诸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慕真正学问渊博的人群,甚至学者们具有一个专门的阶层名称,名叫士人。
汹涌的人群仿佛是浪潮遇到了堤岸,全部停在了太学大门前。
待人群止住脚步,陈东说道:“我是太学司业陈东,今日是我太学开学盛典,欢迎各位东京父老子弟前来观览。诸位若有什么疑问、意见,亦可以向我直言。”
人群中有一名老者走上前,问道:“陈司业,今日是太学开学的好日子,我等也为我大宋有如此学府而深感自豪。只是今日听人说,在西方黑衣大食,已自诩文明中心,学术圣地。我等哗然,一群边鄙蛮夷,何德何能敢称中心之国?我等就是想问问,陈司业是否知道这黑衣大食情况?我朝太学比之黑衣大食,又孰强孰弱?”
赵桓抱臂看向陈东,期待着他的回复。
这個问题,无疑十分考验陈东的能力。
如果太学连周围的情况都不清楚,连其他文明学术的水平都不知晓,那大宋自然而然地就处于了落伍的状态。因为对方可以吸收大宋的文明,而大宋却无法从对方汲取养分。
说句不客气的话,那是比之闭关锁国的大清还有所不如。
即便大清,那也只是坏,而不是蠢。大清的皇室,对西方科技,西方情形,以及火器进步,都有详细的了解。只是他们为了维护统治,施行愚民政策而已,不让这一切先进文明流入民间。
在万众瞩目下,陈东平静的点头,说道:“关于黑衣大食的情况,太学的确知晓。”
瞬间,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声。
大宋既然知晓对方的情况,却没有引发无数士大夫的恐慌与惊叹,说明对方绝对没有自夸的那般文明与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