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本就是自投绝境啊,一旦出现意外,金国西路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一群大宋文官们能看清的形势,契丹人自然也看得明白,他们没有选择与金军决战,而是死守可敦城。期望能耗光金军锐气,或者耗光金军补给。
无论哪种情形,契丹人都能把这支金军彻底覆灭在漠北荒原上,为大辽出一口恶气。
双方在可敦城城墙上激烈交战,死尸遍布城墙,污血染红了墙面。
但结局却令所有人震惊,女真人不愧强军之名,在种种不利的环境下,女真人竟然占了上风,随时可能攻破可敦城。
所谓的契丹铁骑,在女真人面前,并不值一提。
只有蒙古人在一旁笑开了花,女真和契丹互相消耗流血,得益的当然是近在咫尺的蒙古人。
但在这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的局势中。西辽首领耶律大石,分析局势后,做出了最明智的抉择。
他认为金军跨越上千里而来,即便拿下可敦城亦不能久守。
在这场无意义的交战中,只会消耗契丹人元气。所以他主动率领军队撤离了可敦城,将这座号称契丹圣城,起源之地的城池让给了女真。
他率领着辽国余部正式放弃与金国交锋,开始向西迁移,一路远征。
而局势也如耶律大石所料。金国并没有做好长久统治可敦城的打算,他们大军一路远征而来,根本守不住这里。
在疯狂屠杀,泄愤几天之后,粘罕带着大军被迫折返。可是三千里路,又在草原、沙漠戈壁,女真人打赢了战事,却最终败在了行军上。
负责后勤的民夫,死不胜计。运输物资的牛车,十无一二得还。
除了蒙古人赢麻了,女真与契丹都损失惨重。
据传,女真人已经被迫进入了战略防守,在草原上开始修建界壕边堡,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金国长城。
其继续沿用了辽国遗留的一部分契丹长城,同时又新规划了一部分沟堑、夯土城墙,全长七百余里。
不论金国顶层是怎么想的,会选择跟契丹相同的手段,在草原上起长城。
女真人修的这道城墙,都有个极大的缺陷。其沿线修筑的工事往往选择平地或不高的土丘上,没有很多同类建筑所依托的崇山峻岭。
所以女真人不得不扶持一部蒙古,作为自己在北方的打手,也就是塔塔尔部。
这导致一个蒙古,出现了三个联盟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