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直到赵桓吃完,才笑靥如花,说道:“官家能照顾好身体,才是我大宋之福呀。”

“行啦,别把朕当小孩子哄了。朕只不过是最近在忙于思考战事,所以疏忽了膳食。”

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

这道理哪怕朱琏一个后宫妇人也明白,只是大宋女德教育,让她没有办法对政事发表评论。

尤其这场战事涉及到四十余万大军,如果处置不当,边境将烽火连天,大宋盛世基业将遭遇重创。

不过朱琏还是笑着说道:“予还记得当初官家困守东京,给予讲三分故事。当时国家绝境官家尚信心十足。今日国家强盛,气吞万里如虎,官家怎么反而忧愁起来?”

赵桓坐回软榻上,叹了口气,说道:“当初一无所有,只能拼死相搏,失败了不过一死,打赢了则一朝登顶巅峰。所以能破釜沉舟。如今有了点瓶瓶罐罐,就放不开手脚了。”

“况且宰相说的也有道理。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战者危事,难保其必胜;兵者凶器,深戒于不虞。所系甚大,不可不思。”

朱琏坐在赵桓身边,问道:“朝廷公卿都反对开战吗?”

“那倒也不是。刑部尚书李纲,宰相张浚都力主北伐。一再劝朕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那官家怎么想?”

赵桓说道:“如果能一直和平下去,那优势无疑在我大宋。等新式火器完善,普遍装备进军中。女真人些许跳梁小丑而已,不值一提。”

“但朝廷都以为金国不可能与我朝长久和睦。一旦其吞并了西夏,稳固了统治。再开战就贻害无穷了。”

“如今金国主力被岳相公拖在了西夏,对我朝而言,的确是个开战良机。”

显然一旦卷入战事,如何走向就不受参战方个人意愿的掌控了。

就连大宋官员们也没想到,金国入侵西夏的这场战事,规模会扩大到如今这种程度。

所以官员内部也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争论极大。

只听官家简单一说,朱琏就感觉沉重浩大的责任就压在了自己心头,完全无法做出决断。

所以她只能绕开这个沉重问题,对赵桓笑着说道:“官家总是说我太在意外人看法。如今看来官家也会被士大夫们所影响。”

“广开言路是好事。但关键是官家怎么想。官家与这士大夫所求终是有所不同啊。”

赵桓眼神一亮,把皇后揽入怀中,感觉瞬间有所明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