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大宋日不落,从兴灭继绝开始!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兄实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不知可否提携弟一回,复辽国之社稷,修北朝之宗庙,永为大宋之藩篱?”

赵桓看着耶律延喜,不徐不缓的问道:“重建辽国祭祀社稷?你想复与中国南北并立?”

耶律延喜连忙说道:“弟不敢有此妄想,愿为中国之臣,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藩王啊。”赵桓说道:“辽国尚中原之德化,慕诸夏之风俗,的确不应灭于胡虏之手。只是朕复辽国,西辽当何以自处?”

耶律延喜也听说过耶律大石正在西方征战,开疆拓土,连忙说道:“耶律大石原为辽国臣属,篡逆僭位,实乃逆贼。我只召集义士,必能重振辽国国祚。”

赵桓微微摇头,说道:“契丹久经战乱,实力大损,再陷入东西之争,朕于心不忍啊。”

耶律延喜微微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试探着说道:“官家所言甚是。不如让我率众协助耶律大石,为其后盾,一同延续辽国社稷?”

“此言甚善。”赵桓笑着赞许道。

这天下那么广阔,大宋不可能全部占完。

尤其中原以北的平原与荒漠,一定是游牧民族在上面放牧。

如果不给契丹,那就是留给了蒙古或者突厥。

后世的中亚五国都名叫某某斯坦,显然就是汉化失败的结局。

在这块土地上割一片疆土给契丹,让他们重建辽国社稷,在当地推行汉家文化,赵桓并不是不能接受。

大宋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并不一定照搬大英的殖民体系。

而是可以套用中原的宗藩体系。想要贸易,想要原材料,哪个番邦敢拒绝中原天子的命令?如果从打开原材料和贸易市场的角度而言,效果相差不大。

至于驻兵,其实并没有太大必要。在藩宗体系,中原将领都可以调动当地的军队。甚至中原发生战争,藩臣还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派兵相助。

只是在边境上,中原将军会征调胡骑。在内地、北方,这个调兵距离太远,得不偿失。

甚至大宋可以命令各藩国施行统一的法律,一致的税法,相同的政体。

比如当下宋、西夏与西辽三国便用的是相同的政体、一样的税率、一致的服侍甚至相同的语言。

随着西辽版图在西域的扩大,等于大宋势力范围也在扩大,从中原向西域、大食方向一直驱赶突厥文明,扩大汉家文化势力范围。

这个还不太明显,毕竟大宋浪费一些时间也能做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