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南巡的目的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不是重现隋炀帝三下江南的那一幕吗?

所以这当口,除了政事堂根本没人去过问高昌的战事。

大部分人都没注意到政事堂已经将高昌灭国,在西域重设州县。

伊州、西州、庭州、姑墨州等西域故地已经全部重归中原管辖。

大宋疆域已经囊括龟兹,向西一步就是大唐碎叶镇故地,诗仙李白出生的地方。

如今这里在黑汉国的掌控之中。

但黑汉国的衰落,已然可见,西辽的耶律大石正在这一带激烈征战。

宋军跟在西辽身后收复碎叶镇只剩下了时间问题。

但这一切与官家宣布的南巡相比,都显得不再引人瞩目。

皇宫垂拱殿,左相张浚已经第三次向赵桓进谏,反对南下巡视。

“官家,前隋南下之祸,殷鉴不远。臣恐南巡诏令一发,有司便以迎奉为名,征发严急,江、淮之间萧然烦费。万一不逞之徒,乘势倡乱,为祸非细…”

赵桓立即说道:“朕这次南下,主要走漕运水路。从东京出发,沿汴河可以直达淮河,然后沿邗沟直接南下进入扬州、苏州。走的都是漕运正路,不需要沿途曹司征募百姓。”

“这发达漕运,是我朝之骄傲。难道连一艘龙舟都盛不下?”

这条路,赵桓已经研究过很多次了。

这就是东南漕运向东京运送物资的绝对主干流。

其中最南段的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之后的淮河、汴河都是如今航运最发达的水系。

工部每年从三司那里会获得上千万贯的拨款,专门疏通、清理这条黄金水道的淤泥,扩充航道。

使其成为东京工业区最强大的水系网络。

每年在航道上同行的船只数十万计。

技术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关于航路方面的问题,朕已经跟工部、枢密院讨论过很多次了。从东京乘船南下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