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更换计相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赵桓沉吟,当初就是李纲担任宰相时举荐的杨时担任计相。

如今计相临退前,赌上了自己所有的名望、资源和遗产,重新把李纲推上了计相之位,也算是报恩了。

但杨时却认真的说道:“臣举荐李纲不为一己私利,而是切实为了国家考虑。”

“李纲当年落相,是因为举荐折彦质统帅右路军北伐全军覆没,所举非人。”

“但臣闻当年之战,折彦质统帅大军死战不退,力战而亡,壮烈殉国。死前身中数十箭,披数创。到死前最后一刻,依旧守在营寨中。”

“臣与李纲都不通军事,不甚明白当初战事失败的根由。但臣以为李纲所举折彦质的确是忠心耿耿,为王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作为宰相,这便已算合格。”

赵桓点了点头,觉得杨时说的也有道理。

忠诚和能力,对皇帝而言,究竟什么重要?

可以确定无误的说,对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而言,忠诚远远大于能力。

李纲当年的落相,归根于识人不明,但作为宰相,他的基本原则是没有什么过错的。

杨时继续说道:“李纲能力卓著,尽忠王室,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能力上统领三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李纲为人忠烈肃穆,执掌三司比臣更合适,其能肃有司清正廉明之风,这对三司至关重要。”

见杨时如此力推,赵桓也就顺水推舟地同意下来,说道:“那就让李纲接替卿担任计相吧。”

对于李纲地能力,赵桓是信任的。

就是他强势的作风,很容易得罪皇帝,得罪同僚。

让他全权处理政务,他容易过于霸道,纲常独断。

把他从政务中调出来,管理财务,倒是能发挥他的能力同时减少他性格的影响。

杨时这个推荐,倒也颇为合适。

这件事在会前一提,短暂商议了片刻便简单的定了下来,没有太大波澜。

等韩穗一路疾行来到行宫,赵桓召集他们的会议正式开始。

所有人入座后,赵桓说道:“今日召集诸位,是想诸位集思广益,跟朕谈谈我朝的大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