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为

作者:武陵年少时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想起当日皇帝对他说李傕若不赦免必然造反,自己还嗤之以鼻,等明天这消息传扬出去,不知多少人要在暗地里嘲笑他王允狂妄自大!

王允羞愤难当,他疾声喝道:“你现在立即回去,让吕布明天带胡轸、杨定二人入城来见我!”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吕布便带着惴惴不安的胡轸、杨定二人进入长安城,王允简单的跟吕布说了几句后便得到诏令,说是皇帝要当面问询吕布关于陕县的具体情形。王允送走吕布后,又令人将胡轸、杨定叫入府中。

王允义正言辞,不假温颜,道:“老夫不请奏陛下诛杀李傕、郭汜等贼子,已属法外开恩,彼等鼠辈不知解散部曲,各归桑梓,今在陕县聚众起兵意欲何为邪?难道真的是要与朝廷兵戎相见,自寻死路不成?”

胡轸、杨定对视一眼,只听胡轸说道:“禀司徒,朝廷年不再赦,正是我大汉制度,司徒又不是没有给其生路,奈何其顽固不听,本欲提请司徒,愿以往日同僚薄面前去说情。谁知道李傕等人不思体恤,反而起兵叛乱……”

“你们也算是有心,谁知那些鼠辈罔顾朝廷法令,着实该死!”对于胡轸的话,王允是半信半疑,胡轸、杨定二人俱是西凉大族,在这关键时刻,他纵然是有所怀疑也不能随意处置,只得好言安抚。

这时杨定上前说道:“司徒如若不弃,付以信重,我等愿孤身前往李傕军中,说其负荆投诚。”

这话说的让王允十分心动,如果能光凭遣使就能说其归降,无疑是上兵伐谋。

只是……王允忍不住打量起面前恭敬有加的二人,凉州人久染羌胡风气,不尚德化,见利忘义、朝三暮四的性情在王允心里是对几乎所有凉州人的评价。

胡轸和杨定虽然对王允无比谦卑,但谁知道这会不会是狮子要逃出牢门而特意惺惺作态?

“彼等既已反叛,便就是存了再无活路的心思,朝廷这时再派使节赦免,岂不是让朝廷向他二人低头服软?如此朝廷威严何在?”王允厉声拒绝道;“竖子无谋,朝廷有精兵数万,无所惧之,我还求他们作甚!”

胡轸见王允态度坚决,就坡下驴,道:“司徒所言甚是,这等贼子既已反叛,意图扰乱朝廷,从此以后便不再是我等袍泽,若是战场相见,我等定然不会手下留情!我等蒙获司徒信重,得以掌兵,当此之时,正该奋发报效朝廷、司徒赦免我等罪孽之恩德,还请司徒允准我等领军进击来犯,以表忠心!”

一旁的杨定也紧跟着附和胡轸,两人都作出一副国之忠臣的模样。

王允在心里仔细思索道,认为此二人出身凉州豪族,传习经书,知晓忠义,与李傕、郭汜等莽人武夫全然不同。所谓用人不疑,当下朝中凉州人心惶惶,若是能派胡轸等人出兵,既可人尽其用,又可安抚朝中凉州人心,甚至还能让朝廷欲杀尽凉州人的传言不攻自破。

另外胡轸等人话都说到这个地步,王允若是再推辞,岂不是坐实了朝廷不信任凉州人的流言?而且还容易打击胡轸、杨定二人的一片赤诚。

思来想去,王允终于还是做了自认为正确的决定,他点头道:“既然如此,我这便上奏,命尔等随吕布领兵三万出征,务必要将李傕贼子击败于京畿之外!尔等既效忠朝廷,不与贼子为伍,老夫定然会向天子请求嘉赏,此战事关重大,切莫辜负了朝廷与老夫的信重!”

虽然不是让他二人独自带军,反而以吕布为主,胡轸等人如何不知王允在其中的一丝提防?

无论如何,能得到这个结果已经让胡轸等人大为满意,只要能带兵出城,在两军对战时如何作为还不是得由着他们的想法来?吕布再是骁勇善战,怕是也难当腹背受敌。

于是二人感激的下拜称谢,王允见状,稍稍缓和颜色,好生劝慰了几句。

两人出了府,并辔行在长安的大街上,杨定得意道:“都说王允乃智谋之辈,其实也不过如此。”

“王允得以杀太师,无非是凭借着他敢于作为,又善于联合众人的才智。”胡轸慢条斯理道:“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介士人罢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