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见吏

作者:武陵年少时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啊,这可不敢!”对方辞色虽然平和,但话语里的寓意却有着重若千钧的分量,王允惊得浑身一震,顿时觉得如芒在背,再也坐不住,连倾起上身说道:“国家万乘之躯,岂可为了我一介老朽而远离中枢?”

赵咨脸上没有带着笑意,语气有些沉闷的说道:“王公乃诛董元功,深孚海内人望,得天子优待也是应该的。听闻王公前些日子病了,国家心里挂念,本来还想让我送牛酒以为慰劳。可后来一听王公病愈,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饶是早有准备,王允的心里还是登时沉了下来,赐牛酒,既是两汉以来皇帝对生病的大臣表示慰问的一种方式,又是皇帝不便于将大臣明正典刑、让大臣自裁的暗示——这也是给大臣最后的体面。

可最后听赵咨把话说完,他又觉得好笑,这牛酒本来是赐死大臣的,怎么在皇帝眼中,反倒还真以为这是慰劳臣工的东西?

想完,王允那一颗本已寒彻的心,又再度燃起一丝侥幸的火花。或许……

“国家托我给王公带的东西,我已经带来了,王公最好看一下。”赵咨从席上站了起来,冲王允拱了拱手,准备告退:“有些事我不能明说,还请好自为之。”

王允怔了一怔,就这么走了?

赵咨似乎真的只是代表皇帝看望退休老臣的,任凭王允如何挽留,坚持要走。王允派王盖代为相送,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庭院里,赵咨忽然站住了。

“赵公?”王盖不明其意,轻声问道。

赵咨没有理他,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突然停下要走不走的样子是件失礼的举动,他抬头眯眼看着太阳,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话:“今天的太阳可真暖和啊,一点也不酷烈。”

正堂里,王允看着眼前一只黑漆朱纹的盒子,愣愣的出神。

这是皇帝赐给他的食盒,里面据说是装了糕点,但王允紧张的眼神却像是这里面装着毒药似的。

他颤抖着将食盒打开,里面空无一物。

王允顿时犹如被抽去了脊梁,瘫软在地上,脸上挂着惨然、以及如释重负的笑:“果然,这才是陛下,这才是陛下!”

他身为颇有名望的老臣,按照汉代‘义不受刑’的风俗,皇帝为了维护皇权,大臣为了保留体面,一般都会选择赐牛酒以暗示自杀这种方式。如此皇帝也不会继续追究下去,然后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这是汉代即便在政治斗争的最后关头,也不会因此伤了君臣和气与体面的模式。

何况王允心里也笃定,无论皇帝有没有真凭实据,都不会将其大白于天下,不然的话,诛董功臣、匡扶社稷的老臣王允居然涉嫌参与谋反,这件事会给天下士人带来何等的冲击,甚至可能会撼动他们心中坚守的道义。要是世人敬仰的忠臣都是私下篡逆的乱臣贼子,那这个世道还有救么?这个影响天下人心的结果,是皇帝所不愿见到的,所以王允只能自觉的自杀。

而之所以不是送牛酒来暗示,主要是因为牛酒的象征意义太明显了,很容易引起闲言碎语,对皇帝的形象也不好,所以只能选择这个别开生面的方式。

既想维护颜面,尽量不沾上杀功臣的恶名,又不想明正典刑,引起人心动荡,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

不过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王允心中的皇帝!

在拔剑横在脖子上的那一刹那,王允脑海里回忆起了去年在石渠阁觐见皇帝的时候,皇帝站在窗边,眯起凤目仔细认读着书简上的小隶,阳光洒在苍白的脸上,身上一袭深色的燕居服,衬得身子越发瘦小不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