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礼贤

作者:武陵年少时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个制度较之以往更为严谨合理,也会使学子读书有足够的积极性,陈纪虽然不太喜欢太学五科的分类,但对于学制却不像那些利益攸关者一样反对抵制,反倒是很支持。

“臣附议。”陈纪连连顿首,说道:“策试之法,古来有之。太学定下五年学制,既使学子得以信步就学,不至仓促,也能使学子不生懈怠玩忽之心,可谓是良政。”

皇帝看了眼赵温,仍是和颜悦色,神清气朗的说道:“是这个道理,来太学就是为了传继圣学,经世济民,岂有终生浑噩度日,在太学混迹无事的?陈公与我所思甚是合契,也不枉我将此位虚席以待那么久了。”

陈纪抬起头,刚想谦抑几句,却见皇帝又说道:“司空赵公曾也在太常任上,这太学也是他一力造就,今日特意留下他来,正是为了这太学一事。”

他正在纳闷,坐于对面的赵温却闻声笑说道:“自陛下创立太学新制以来,朝廷人文蔚起、诸儒并聚,可堪盛景。只是这去年,各地荐举学子人数寥寥,响应者少。我窃想到,这天下之大,人才之众,岂无有心报国、沐浴教化的?这其中的缘故,一是彼等士子畏五年学制,不肯耗费光阴,于是各怀慎重观望之心,宁肯待时以获察举入仕;二是衡鉴有别,各地郡县的文学曹掾,拘于学问,难以物色年幼才俊者。”

“赵公的意思是。”陈纪有些似懂非懂,试探着说道:“是要多令地方简拔可造之才,荐举太学?”

赵温笑了笑,习惯性的往皇帝那边看了一眼,只见皇帝正慢条斯理的喝着茶,没有说话表露心迹的意思,显然是要赵温代言了。他有些无奈,只好继续说道:“情势如此,再多急诏严旨,恐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便在此前进谏陛下,不妨减少地方荐举的名额,放宽条件,许民间有志于学者主动投递于太学门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