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

作者:武陵年少时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此事是由长御一手操办,对此也十分上心,只是当时皇帝不在宫中,这些人入宫后暂时得不到效用,便只好将彼等闲置分配了:“这些人在掖庭有的是,都是大长秋与掖庭令从民间招进来的,专在永巷等处做洒扫的活。”

“拣两个好的唤上来,以后就留在身边,也不用做什么事,伴随行走就是了。”董皇后也不知道这个民间偏方究竟有没有用、该怎么用,她对此也没有太大信心,只好先就这么办。

“谨诺。”长御答应一声,随即便往永巷去了。

到了晚上,皇帝便驾临椒房殿与董皇后一同用膳,膳毕漱口,皇帝手里捧着热茶,环顾着熟悉的环境,这才道:“走到哪,还是你这里最明亮。”

骨子里仍是现代人的皇帝心里仍向往着后世灯火通明的夜间,所以对董皇后如此铺张的点满灯烛的行为,皇帝向来是听之任之的。

“陛下不来时,这里的灯在往日要少一半。”董皇后轻描淡写的把话头揭过,说着,便顺手将桌上的鹳雀样式的青铜灯往旁边移了移。

皇帝听着这话,笑着喝了一口茶,语气随意的说道:“你是皇后,椒房殿是你的居处,只要你喜欢,又何必管我在或不在?”

董皇后面色一僵,努力缓了缓面部的表情,有些僵硬的笑道:“陛下这是什么话,臣妾是陛下的妻,岂敢有所擅专。”她佯作收回摆灯的手,似若无意的往旁边挥了挥衣袖,侍候的长御立时会意,带着一众人等悄无声息的退出了椒房。

皇帝暂不理她,只是又喝了一口茶,方才将茶碗放在桌案上,笑着看向对方:“是么?倘或长公主当日不拦着,你准备怎么做?”

“陛下!”董皇后知道这事是不能避免的,她虽说早有准备,但事到临头仍是心里着慌,她立即离席拜倒:“当日雍凉反叛,祸延关中,朝廷诸公各言其事,无为首之人。臣妾不愿见陛下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这才想冒死出面,稳定人心,绝无一丝擅专之念!”

“你看看,刚说了是我的皇后,是我的妻,话才说几句就跪伏做什么?”皇帝微微躬身,伸出右手捉住董皇后的胳膊:“坐下说话,我问的是你准备怎么做,不是你为何这么做。”

董皇后这才惶恐的坐回席榻上,她从皇帝平静的目光中读出了一丝安定,缓了几口气后,她这才有些怯怯的说道:“记得陛下东征前曾有嘱咐,命臣妾看顾好宫中,臣妾念着朝廷征讨不易,关中决不能乱……”

她听见皇帝‘嗯’了一声,遂直言道:“臣妾想着,一是要在朝中择出主事之人,再是拣选大将防御羌患。最后将此间景况一一详述、告罪于陛下,待旬月以后行在来诏,若另有任命,皆遵照施行……臣妾,便只想着安定人心,此后一事也不敢过问。”

“这些都是你的主意?”皇帝听了之后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他一只手臂撑在桌案上,身子微倾,给了董皇后不少的压力。

董皇后迟疑了一瞬,点头答道:“唯、唯。”

“诶。”得到这个意料之中的答案后,皇帝忽然叹了口气,他立即离开了桌案,身子往后依靠在玉质凭几上。皇帝用手按了按眼角的穴位,微阖着眼睑,轻声说道:“你性子虽然要强,但从来都知道分寸,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用说,你也都清楚。这些年在椒房,你也着实让我省心不少,只是这等荒唐之举……未必是你的主意吧?”

被皇帝一语说破后,董皇后垂首不语,皇帝的话让她心里既感到熨帖、又让她十分难受。她其实并不想插手前朝的事务,她一入宫就是皇后,只要生下嫡长的太子,只要不威胁她的地位,她可以一直容忍、大度。

可她并不只是一个人,在她的身后还有一个志大才疏的父亲,还有一个遭受劫难、亟待兴复的家族。

董皇后喜欢皇帝,但她有时又不得不去听来自董承的要求,夹在当中的为难,又有谁替她着想过?

好在皇帝是在其中看明白了的,这不禁让董皇后大感欣慰。

“你家阿翁啊……”皇帝也不知该如何去说,他有时候发现自己对董承好像只一味的驱使、任用,却没有告诉他该往哪个方向去做——其实君臣默契、会意于心,本不该直言相告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