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解除,一阵冷眼旁观的袁玉堂默默收回法力,看向司徒杀奴的眼神中多了一抹异色。
杀伐果断,洞察人心,城府深沉。
没想到司徒杀奴竟然是枭雄之姿。
这次变故貌似复杂,其实看透本质就很容易理解。
归根到底就四个字:
权利纠纷!
首先是司徒杀奴空降桐山关,触碰了刘埠的利益,矛盾日益激发。
刘埠屡屡拿宿将黄飞虎来开刷,目的就是为了向司徒杀奴施压。
只要司徒杀奴受不了气,那大义很可能就被刘埠拿下,很可能下不了台。
其次碍于规矩,双方不能撕破脸皮,只能在规矩内勾心斗角。
刘埠敢这么嚣张,背后肯定大有来头,而且是大到司徒杀奴不敢造次的地步,所以才会屡次容忍刘埠以下犯上。
第三则是司徒杀奴凭借泼天大功初步站稳脚跟,这种情况是图谋徐徐架空司徒杀奴的刘埠不愿看到的。
再不动手,等司徒杀奴大势一成,就再也没有机会动手了。
所以刘埠孤注一掷,试图用袁玉堂来当突破口来打击司徒杀奴的威望。
一旦见了血,事情就很难平复,到时候占了大义的刘埠就有机会发难。
到了这一步,无论是袁玉堂与桐山关官兵决裂,还是被活活打死,对于养势积威的司徒杀奴来说都是沉重一击。
刘埠这手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响亮。
可惜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司徒杀奴看似年轻,实则老谋深算,手段更是狠辣。
知晓在刘埠平日麾下兵士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他就故意当众羞辱刘埠。
这么一激,果然大收奇效,连累刘埠自己把脖子送到屠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