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翻阅历史的痕迹

作者:抽烟的小丑鱼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家伙一辈子才到二阶星尊,之所以还被成为太一教有史以来第一牛的天骄是有原因的。

他开窍定星的第一星图就是七颗星辰,到星师阶段后,就开始自己观星,自己寻找合适的星图,到映射第二星座图时,已经搞九颗星辰组成的星座了!

这位牛人,二阶星尊到顶,临死之前,星窍里映射点亮了二百多颗星辰!

王道陵的情况和这位牛人何其相似?

他现在星窍里就已经点亮将近两百颗星辰了,而且情况比这位牛人还要复杂。

就在这位牛人留下的一些笔记里,论述了他的一些设想。

他认为,既然映射的星辰产生的星元不一样多,那么必然源自于星辰与星辰之间有差异,这个差异可能来自于大小,也可能来自于距离星月大陆的远近距离。

而且他还推断,越多星辰组合的星座表明其内部相互吸引力就越大,变化就越复杂。

所以,修星者选择越多组合星辰的星座来定星,实力就越强大,只要资质允许!

而且在他的猜想中,修星者晋级到星尊阶段,产生的天赋秘术也多和星辰有关,一般离不开时间、空间、温度、引力等概念。

正是这些特性衍生出了风、火、雷、冰、迟滞、瞬移、锋锐......等等千奇百怪的秘术,追根溯源,其实也是有据可查的。

光到这里,王道陵就对这个家伙赞叹不已,真心佩服这个牛人。

实际上,王道陵之所以对这半部手记特别感兴趣也是有原因的,这是源于自己重生携带而来的蓝星知识,仔细分析太一教这位五千年前的前辈的探索,不就是天文物理方面的一些认知吗?

单体的行星系统、依托于恒星构建的星系、围绕黑洞运转的超大星系、星系团......

大质量物体的引力、引力扭曲空间、时间、x、伽马等射线......

这位牛人没有系统的天文物理知识体系,却隐隐约约的摸到了期间的规律。

他的这些论述也一下子打开了王道陵的思路,伴随着王道陵今后修星知识体系的完善,他或许真能走出不一样的道路来,不说开宗立派,对修星体系至少会有一个开拓性的发展。

现阶段对他最有用的还是两样知识,一样就是较早的,较为基础的关于修星者对于修星体系的总结与论述。

另一样就是那位牛人对于星皇阶段一些修星知识体系的描述,这些......都是他现在用得上的知识。

所以王道陵才会如获至宝,在藏书楼里一呆一个月。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