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士,即为埋头苦干的人

作者:狐直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张风山听了,心中盘算起户部办差的款项,嘟囔着:“户部今年的开销有那么多吗?”

他虽不在户部办差,但有亲友在户部,细琐之事不尽然知道,大事还是清楚几件。

“搪塞伎俩罢了。”张庭不屑道。话锋一转,他从袖袋里拿出封信:“先不讲那些,你们看看。”

“前几日我与太太在花园遇袭。那人未有伤我俩,只留下这个。”

母子三人互相看看,张中孚在母亲目光的示意下接过,匆匆扫了眼,脸色忽变。

他急将信扔给对面的弟弟,似那信如火炭般烫手。

他这个举动,让张李氏忙看了眼张庭。

果见丈夫神色隐有不满。

她敛回目光,夫妻两个默契的没言说出情绪。

风山打开窄长的信纸,上书:

“剑南道本富,然近十余年逐渐凋零。前朝国之粮仓,何故今朝粮不足储?百姓劳苦耕种,亦食不果腹,粮何焉?

盖柳谢周王四族,联同地方,折告朝廷灾损,高收百姓粮税。欺下昧上,夺粮骗银。转售南诏、西芒,再谋金千万。

以我中华百姓之血,养外族敌匪。

我为家逆,无识无胆。但国之兴亡,为贼,亦不能不知家国何先。

闻听公乃铁肩,不惧强权。思虑再三,告请公申。

云泥两隐。”

看完信,张风山无再调笑心情。

双手将信奉给母亲,转头与父亲肃道:“儿子印象里,自幼只闻剑南道粮食低少。入仕后亦听说剑南道艰难,为险恶之地,未曾有闻听剑南道富余的说法。”

张庭捋着胡须,深沉道:“你年纪小,不晓得。旧时,剑南道有“天府粮仓”之美誉。然二十余年前几番水害地动,自那后不久,剑南道粮产逐年降低。”

顿了片刻,他眯着眼睛回忆往事:“若算起来,柳常清十七岁入仕,在地方五六年后归京与王家连亲,自那后青云直上,三十五便至相位。”

张中孚眼光飘动不安,显然不想接下这个话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