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我家!”
村民们纷纷表态,但也有人迟疑道:“万一柿饼做好了,你们不收呢?”
此话一出,村民们如同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般,顿时清醒了不少。
顾老头瞥了顾三郎一眼,后者大声道:“问得好,都是一个村子的,我们不可能坑害你们,柿饼做了,肯定会收。不过,我们还怕大伙以次充好呢,还有,这做柿饼的手艺是我们家祖传的,也怕被人往外传,所以呢——”
听说做柿饼的手艺是老顾家祖传的,可这老顾家却为了带着大伙一起挣钱,把这祖传的手艺拿了出来,村民们都感动不已,全都静声凝气地等着顾三郎继续往下说。
顾三郎顿了片刻后,继续道:“大伙得立两份契书,一份是你们自己跟红柿村的村民立的,一份是和我们老顾家,你们和红柿村的契书该怎么立,为何要立,回头村长会和你们说,咱们先说我们的……”
但凡要跟顾家学做柿饼的,都得立契书,学会了不得往外传,做出的柿饼也只能卖给顾家。
如果违背了一条,就得十倍赔偿,还得吃官司。
还有就是,做好的柿饼统一收购,由顾家卖出去之后,再把得来的银子发给大伙,也就是代大伙卖。
除了个别村民心里不痛快之外,大部分村民都是能理解的,毕竟这是人家祖传的手艺,能让他们学已经很慷慨大方了,哪能让他们往外传?
至于卖柿饼的事,老顾家也得把柿饼卖出去了,才能有钱发给他们。
村民们倒不怕顾家贪墨这银子,因为这点也在契书上同样有说明,如果顾家贪了一分钱,也得罚银十倍,倒是很公平。
“大伙放心,只要你们行得正,安安分分地做事,这契书就是一张废纸,除非你们有谁心术不正,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顾三郎道。
“咱们有钱挣,干嘛还往外说?又不是傻的。”
“就是,老顾家这么仗义,咱们也不能做那吃里扒外的白眼狼。”
村民们都觉得确实是这个理,他们顾着自家挣钱就好了,干嘛要往外说?往外说的话,他们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只要他们本本份份的,签了契书也没事。
最后,只有几家还在犹豫观望,不少村民都和顾家签下了契书,跟着学做柿饼。
至于和红树村的立契的事,村长也详细地告知他们,是为了把价格定下来,统一了,免得日后柿饼好卖,红柿村的村民们涨价,或者把柿子卖给别人。
知道和红柿村立契有利于自己,村民们哪有反对的道理?
于是,由村民们推出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村长林老叔一起去和红柿村谈收购柿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