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番外篇战乱(2)

作者:上官小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堂舅郭彰这些亲党,多被委以重任。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第二阶段

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299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结束。

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贾南风掌权八年,社会比较平静。但她没有儿子,为了将来能当太后,又开始闹事。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乃才人谢玖所生,且与贾南风一向不和。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欲除太子。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贾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但因张华劝阻,一直争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害怕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贤人,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缺乏治国能力,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因此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随即引发了三王起义。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但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当时翊军校尉李含携私到长安,矫称受密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太安元年(302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于是,司马冏的两千名党与都被夷灭了三族,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心怀不满,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却都没有成功。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双方连续作战几个月,司马乂曾攻破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数万人。终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

永兴元年(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不听,派奋武将军石超率5万军队拒战,在荡阴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司马越败后,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不及而还。

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晋惠帝。司马颖到长安,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要司马颖离开回封地。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回朝与太宰司马颙共同辅政。但司马越不受。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司马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张方作出建议称其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帝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