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番外篇四公子及名将(5)

作者:上官小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今存“廉颇屯”址。

巧计退秦军

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篓油水饺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

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道:“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后世纪念

邯郸市丛台公园境内的七贤祠中有一塑廉颇的塑像,供后人纪念。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