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治理九州的洪水,大禹深入九州各地,查找水患起源的原因。
同时。
他也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
最后。
他总结出了。
其实治水,堵不如疏。
九州之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光靠堵,只能拦得住一时,拦不住长久。
而且水一大,堵也没用,甚至还又会引发大洪水。
如果将水通过一定的方法疏通,让水流向大海,那就成功了。
接着。
为了找到疏通的办法,大禹又是深入九州各处。
据说,有三次他在治水的时候路过自己的家门。
并且在家门口处,大禹还听到他刚出生儿子的声音。
可因为治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也没有时间到自己家里看一看。
这叫“三过家门而不入”。
而正是由于大禹这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大禹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学,终于治水成功。
原本泛滥的河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原本被河水侵入的土地,变成了粮田。
原本咆哮的水流,也成为了老百姓以此为生的母亲河。
这个故事非常传神,众人又是听得如痴如尊。
“大禹治水,好像大禹是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