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这里就写得很清楚了,老子可是留下了“买路钱”,那就是《道德经》。当日,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便知是有真人来了,于是,连忙上前迎接,远远就见老子骑着一青牛而至。
见此,尹喜要拜老子为师,而老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留下了5000多字的《老子五千言》,即今日的《道德经》。
在这之前,老子就已经声名渐起了,很多读书人都敬仰他,包括尹喜。尹喜才不管什么朝堂内讧之事,一心只想师从老子,什么通关文牒在《老子五千言》面前,都只得统统让步。
于是,后人才有眼福可以一睹老子的“心得”。”
龙鼎对于老子的说法倒是有些听闻,道:“老子发挥《归藏》的思想,认为那个万物归藏于其中的东西就是‘道’。‘道’是先天地生的,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待,成为万物之母。为了说明‘道’的归藏属性,老子常常用水、谷、江海等事物来形容它。他常说‘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曲非打了一个响指,道:“是啊!所以黄帝内经里面才有这么一句话,怎么说来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也说道,道德经里也说道,这还不让人产生联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