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兄弟,我俩胜负已分。我无意为难你,只是想问你率军到我营前是什么意思?我太平军五十万大军正在星夜东下,不日就要来到田家镇。
“若你站在清妖那边,妄想阻拦天军东下,这是绝对不成的。若你和天军一样,要替天行道,保护百姓,诛杀贪官,我举双手赞同。若你真的是捻军,打清妖有困难,我情愿送你枪炮武器,助你杀贼。”
那周洋也是个顶呱呱的好汉,听了吴捷的话,知道他无意伤害自己,说道:
“吴将军,承蒙将军好意。周某确是捻军头目,听说太平军攻克武昌,正准备东下金陵,便想率军投奔太平军。眼见将军营垒简陋,周某有眼不识泰山,竟敢在将军营前叫阵。若有冲撞,还请将军千万原谅。”
吴捷见周洋话说得漂亮,却并无归顺自己的意思。大概是看自己人少,误以为自己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将。若能收服周洋,自己将拥有一支精锐骑兵,弥补左七军在骑兵上的不足。
吴捷计议已定,说道:“实不相瞒。我乃太平军炎一将军,麾下有左七军五千人马。天王命我和罗大纲作先锋军,直下金陵。我率军轻进,抢占田家镇天险,不想在此碰到仁兄?”
周洋见吴捷喊自己仁兄,不觉感到亲切,问道:“将军刚才所说的罗大纲,可是广东天地会舵主罗大纲?”
捻子与天地会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地会组织极为松散,入会条件十分宽滥,只要声明反清,皆可加入天地会,皆可得到天地会的帮助。
得益于此,天地会会众十分庞大,是当今华夏第一大会党。诸如小刀会、三合会、哥佬会等会党都是天地会分支,由天地会演变而来。
这些年来,华夏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各地会党四起,武装起义不断。在捻子中,同样有不少天地会员。而罗大纲是天地会的大英雄,也是不少年轻会党心中的偶像。
吴捷说:“不错,正是广东天地会舵主罗大纲。周兄弟应该知道,他已经加入太平军。如今罗大纲在太平军中官居殿前左一指挥,我和他是结拜兄弟。”
吴捷说完,便把长矛扔到地上,以示亲赖。
周洋也是性情中人,当即下马便拜,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人海涵。”
恰在此时,从长江上游驶来一队太平军战船,来人正是左七军大将康可铨。康可铨率领着一千援军,先行赶到田家镇,过来支援吴捷。
周洋见状,始知吴捷并没说大话,的确是太平军大将。两人不打不相识,周洋当即率军归顺吴捷。
吴捷大喜,封周洋为马队旅帅,以五百捻子为班底。自此,左七军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中午,吴捷在田家镇设宴,欢迎周洋加入左七军,康可铨作陪。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融洽。吴捷对周洋说道:“老弟兵强马壮,在江北捻子中堪称劲旅吧?”
周洋叹口气,说道:“不然。所谓‘捻’是皖北方言,意为一伙一股。我老家湖北武穴,前年大旱,去年内涝,百姓颗粒无收,官府又屡次加派田赋。大家生计无着,官逼民反,只好作了捻子。
“刚开始时,捻子步兵多,骑兵少,大家攻占地主土堡,抢地主家的粮,后来便占据城镇、县城,却屡屡不敌官军。我这一股捻子只要骑兵,不要步兵。每次行军打仗,敌人都追不上我。
“最近,清妖为防备天军东下,在武穴集结了五千兵勇。这些人搞得武穴民不聊生,我也难以在武穴立足,便带上部下向西寻找太平军,期望混个一官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