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义正辞严

作者:左茂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文翰见过杨秀清回信,知道洪扬不可理喻,便回了封短信。信中,文翰驳斥了太平天国的宗教观点,特意重申不列颠乃世界第一强国,不可能隶属太平天国。

他要求太平天国遵守《金陵条约》,不得进攻上海,也不得进攻其他四个通商口岸。

不等杨秀清回书,文翰便率舰起航。当时,英舰燃煤将尽,文翰听说江浦码头上有煤,便溯江而上,打算到江浦买煤。

杨秀清见他不辞而别,大为恼怒,令江浦守军开炮示警。

文翰买不到煤,只能靠风帆行进,情形十分狼狈。幸而清军江北大营正在围困江浦,便主动向文翰提供燃煤,文翰始得离开天京。

此次天京之行,文翰被太平军弄得灰头土脸,心情十分郁闷。他判定太平天国虽然以基督教为国教,却以天朝上国自居,难以与之和平相处。

但太平军士气高涨,沿江守军江防绵密,与清军截然不同。假如一切顺利,太平军还是有希望夺得天下的。

文翰打定主意,决定在对华问题上“严守中立”。他向不列颠议会去信,建议采取“等着瞧”政策,即“waitandseepolicy”。

返回途中,路过镇江时,文翰心有不甘,继续派密迪乐上岸谒见吴捷。

出乎密迪乐意料的是,吴捷居然说上了流利的英语。

吴捷见他惊讶,便说道:“我军中也有洋人,我从他们那里学得许多英语,先生无需诧异。”

密迪乐来了兴趣,说道:“将军天资聪慧,我着实佩服得很。不知将军能否恩准,让我和贵军中的洋人见上一面?”

吴捷知道密迪乐有鬼点子,可他有心在密迪乐面前逞能,便着人把史潘西和卢波克叫来。

密迪乐见两人一副太平军打扮,便知道他们是雇佣军,说道:“两位先生,我国公使已与各国公使议定,将在华夏执行严守中立政策。届时,各国公民都不得介入华夏内战。两位身处镇江前线,危险得很,还是尽早回上海吧。”

史潘西笑笑,以戏谑的口吻说道:“密迪乐先生,我俩都是激进革命分子。若回了上海,恐怕要在洋人中间煽动革命。若回了祖国,恐怕要大肆宣扬不列颠人在华夏的恶行。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还是留在镇江吧。”

卢波克也露出难得的笑容,说道:“我们志愿到太平军中服役,不求报酬。你们即便有领事裁判权,也管不到我们吧。”

1843年,中英签署《金陵条约》,规定在华英国人的涉讼案件由英国自行裁判,是为严重侵犯华夏主权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吴捷也反驳道:“吴健彰不也在上海招募洋人雇佣军了嘛,你们要解散他们吗?还有,你们不列颠人组织了‘上海义勇队’。按照你们的中立‘政策’,是不是也要把它解散?”

密迪乐被吴捷三人驳得哑口无言,只得尴尬地笑笑,并不回答吴捷。洋人最是欺软怕硬,尊敬强者。吴捷对密迪乐强硬,反而能够赢得他的尊敬。

尤其是,史潘西和卢波克似乎都对吴捷忠心耿耿,甘心献身太平军。他们都是正儿八经的军官,也都是名门之后。太平天国的邪教,是不足以蛊惑他们的。

这引起了密迪乐的警惕。他想了想,说道:“公使先生已向东王投书,警告贵军不得进攻上海。为了维护上海的安全稳定,也为了我们两国友好,我们认为,贵军不应出现在上海一百华里以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