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放倒刘腾鸿

作者:左茂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左七军壕沟未成,防线不够紧密。若被湘军撕开一道口子,则前功尽弃矣。

刘腾鸿这边,见李续宾率军加入战斗,士气大振。他再次抖擞精神,朝左翼虚晃一枪。左七军也如影随形,派军堵截湘军。

刘腾鸿则声东击西,率领一队轻骑转向右翼,直插左七军敌后,朝吴捷等人奔来。

原来,刘腾鸿见吴捷周围不时有骑兵来来回回,料准此处是个紧要地方,不是粮台,便是司令部。他手持一杆洋枪,边骑马边放枪,动作甚是熟练。

战到后来,刘腾鸿觉得洋枪射速太慢,不过瘾,随即把洋枪甩至身后,换了把马刀,左右砍杀。

左七军慌忙派军堵截,奈何刘腾鸿左右都是骑兵,速度极快,眼看离吴捷只剩两百多米了。

环顾左右,吴捷身边只有一百五十多个近卫团官兵,还有几十个司令部参谋,合计两百余人。

众人面露恐惧。那刘腾鸿宛若疯子,一袭猩红战袍被战火烧得破烂,一匹雪白战马被血水染上点点殷红,一把马刀在冬日下闪烁着寒光。

左右建议吴捷撤退。

吴捷斥责他们道:

“撤退?往哪退?。老百姓虽然跑散了,但还在后面观察前线战事。咱们要求老百姓正常挖掘壕沟,却守不住阵线,老百姓还会听我们的吗?

“这一次,大家死守阵线,决不后退。老百姓看在眼里,就会明白咱们左七军说话算话,有决心守住阵线,有能力守住战线。只要能打退湘军,老百姓就会安心挖战壕。战壕一成,咱们必能全歼罗泽南军。”

说罢,吴捷掏出左轮手枪,准备迎敌。

现代左轮手枪由美国人赛谬尔.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柯尔特左轮手枪在战争中大放异彩,一炮走红。战后,柯尔特改进发明“m1847式转轮手枪”,深受官兵欢迎。

柯尔特的左轮手枪使用厚油纸定装弹,口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九毫米,弹巢可容六发弹。

中兴公司制作的左轮手枪定名为“1854式转轮手枪”,口径八毫米,弹巢可装六发弹,使用金属定装弹。

该枪有效射程五十米,适用于近战自卫。它威力大,结构简单,主要配给营以上干部,作为自卫武器。

吴捷亲自提枪战斗,近卫团官兵也深受鼓舞。他们虽然只有不到两百人,却是左七军中的精锐部队,专门负责保卫复兴会首长机关,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

近卫团一连连长为沈骏,带领一百二十名近卫团官兵上前迎敌,另外三十人留下护卫司令部。沈骏一马当先,抢到刘腾鸿面前,使用长矛与刘腾鸿交手。

两人在马上交战十来回合,沈骏假装不敌,卖个破绽,带着近卫团官兵向阵后撤退。刘腾鸿越战越勇,不知是计,带着湘军骑兵向后追击。

追到一半,沈骏一声凌厉的呼哨,骑兵向左右两翼逃去,步兵就地扑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