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个复兴会长来说,这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在此以复兴会长的身份命令你,凡事小心为上,保全性命。为了复兴会的大业,请你认真经营皖南!”
复兴会的规矩,罗大纲还是懂的。他是复兴会建会元老,为人精明强干,对吴捷的意思心领神会,只好点头赞同。
气氛有些尴尬,两人都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吴捷瞥见鄱阳湖东岸的湖口。只见石钟山上炮台林立,堡垒重重,与周庭森镇守湖口时大不一样。不用说,这自然是新任湖口守将黄文金的手笔。
吴捷问起罗大纲:
“岳父大人,黄文金英勇善战,深受杨秀清信任。他倒是太平军中一大人才,才来湖口不久,就开始重新布置防务,颇得机宜。我与他接触不多,依岳父大人看,此人可能为我所用吗?”
罗大纲眺望了下湖口县城,说道:“黄文金是广西博白人,也是平在山老兄弟。金田起义时,黄文金便率领千余人团营。自那时起,杨秀清便把他引为亲信。
“此人智勇双全,在军中称为‘黄老虎’,很有本事。林凤祥、李开芳、朱锡琨等大将在北伐战场上死难,杨秀清会更加依赖、重用黄文金。将其引为我用,恐怕不现实。”
罗大纲只说对了一半。
历史上,黄文金虽是太平军名将,却屡次站错队,未能受到重用。他先是跟着杨秀清,杨秀清死后,黄文金又投靠韦俊。韦俊被陈玉成、杨辅清逼得走投无路,被迫降清。
黄文金虽未降清,却已不被洪秀全信任,只封他为三等王“堵王”。洪秀全临死时,指示幼天王洪天贵福到湖州投奔黄文金。
黄文金缺席成为“托孤大臣”,最终受到重用。他在湖州打败了老湘军、常捷军、淮军,大败蒋益澧,护送幼天王进入江西。
关键时刻,黄文金在宁国病死。幼天王身旁只剩狗头军师洪仁玕,不久后全军覆败。
如今,黄文金镇守湖口,堵住了吴捷东进天京的道路。他在历史上被封为“堵王”,还真是一语成谶。
吴捷叹道:“黄文金镇守湖口,扼守湖口水道。假如我和他反目成仇,被他堵塞湖口水道,则我的水师战船都将被封在鄱阳湖内。”
罗大纲明白吴捷的意思。吴捷素怀大志,有志于天京,罗大纲也乐见其成。他转问吴捷道:
“听说九江之战时,左七军、右二军缴获了大量湘军文书。其中有一份《贼情汇纂》,乃是湘军情报机构编写的。据说里面提到,北王与东王已经势同水火,不日将有火并之事。此事可是真的?”
吴捷点点头,说道:“《贼情汇纂》作者是张德坚,原是湖北抚辕巡捕官,之前在前湖广总督吴文镕账下效劳,不被重视。吴文镕死后,张德坚投靠曾国藩,受到老曾头的信任,负责主持湘军情报机构-采编所的工作。
“这本《贼情汇纂》非常详实,就连太平军刚占领天京时,府库存银多少、船只多少、不同地域太平军心理特点都分析得十分透彻。
“书中特别提到,韦昌辉与杨秀清矛盾日深,对韦昌辉表面恭顺、内心仇恨的心理特点摸得相当准确,甚至预言‘似不久必有内讧之事’。”
这绝对是本禁书。吴捷浏览过后,亲自下令将其销毁,以免动摇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