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少年英雄

作者:鸣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围困崞县的突厥将领阿多瓦眼看隋军来势汹汹,其手下军队数量不足,难以与隋军相敌,乃主动向雁门方向而退。

七月五日,崞县在被突厥人包围二十二日之后,终于解困。

薛世雄带着诸将去拜见城中的皇太孙杨佶,杨佶和黄维周亲自到崞县南面迎接众人。

见到薛世雄,杨佶激动地握着薛世雄的手说道:“今日若无将军,佶几无幸免之理啊!”

大难不死,百感交集啊。

这二十余日,杨佶在崞县城中,几如百爪挠心,坐立不安。

杨佶素来有“小元德太子”的称号,以贤德仁孝闻名。但实际上,杨佶才十多岁,受杨广的熏陶、潜移默化更多,所经历,所面对的环境远优于其父,其心性、韧劲也远不如其父。

若是杨昭在城中,早想着自救破贼了。

杨佶有父亲的聪明,却无父亲的果决。有父亲的谨慎,却无父亲的坚毅。这些日子,他既担忧雁门城的安危,又想着突围南下,犹犹豫豫,难以决断。而且他虽然像父亲一样礼贤下士,却礼的是文人,下的是名士,对于丘八、武夫一类人,并没有像父亲一般重视。

崞县的防御,实际上都是黄维扬和太子右率独孤盛二人布置的。

为了激励军心,黄维扬甚至选择住在了北门城头之上,与北门的将士同食同眠。三军将士无不大受鼓舞,拼死力战。

后来突厥人稍稍退却,黄维扬建议杨佶突围南下。杨佶有心赞同,却又担心若是南下,不等于弃了祖父,实在不孝。犹豫到最后,也没能成行。

黄维扬无奈,总不能说,若是天子死在雁门,你逃回塞外,大隋好歹也有个继承人啊,总不至于让人家端窝。

在黄维扬看来,皇太孙似乎有些难当大事。

幸好薛世雄来的及时。

这次黄维扬也见到了自己的弟弟黄维烈。

黄维扬没想到二弟这个年龄就敢不到百骑突围,胆识着实让人佩服。

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现在父亲不在,在天子面前,几乎是相依为命。若是弟弟出了事,他几乎不敢想象。

幸好弟弟求援成功,不仅完好无损的返回,还带来了严孝武等两万多听命的军队。有了这支部队,他们兄长在诸军之中的话语权就大了。

崞县解围之后,便是救援雁门。

但雁门城为突厥人十多万大军包围,诸部多以步兵为主,也不可能贸然向雁门出击。否则野战之中,怕不得尽为突厥骑兵击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