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兵临泗沘

作者:鸣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黄明俊在南洋与海盗交战过多次,更曾与好几个国家大战,但这样的场面,也是第一次看到。

而今日的场面,也让黄明俊真真切切感受到海权的重要。往日虽常在海上,但多是剿匪、运输,海权这种东西,很难有切身的体会。但今日他却明白,失掉了海权,整个国家都不会有安宁。

大海之上,赢者通吃,败者失去一切。

他也庆幸卫公及时发展水师,才让舰队有今日之规模。否则以辽东水师对上百济、倭国水师主力,后果不堪设想。

三军在白村江口停歇了一日,等待彻底火尽,才继续前进。

从白村江口往上,离着百济国都泗沘城还有一百余里的距离。白村江的水量因季节不同,变化很大,甚至到冬天时多有河床裸露。不过现在是夏天,水量颇丰,倒是能通大船。

泗沘之地,地势平坦,并无多少险要之处。

当初百济被高句丽击败,失了国都慰礼城,不得不南逃至熊津城(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熊津位于群山之中,虽然足以抵御高句丽,但地域狭小,交通不便,并不适合作为首都,于是到了百济圣王时代,又迁到了泗沘。百济圣王兵败被俘身死,王权旁落,百济进入世家政治时代。一直到现在的扶余璋,大王才逐渐收回部分权利。扶余璋小时候在益山采薯为生,即位之后,一直大力经营益山地区,甚至计划迁都益山,但由于贵族们的反对而未能如愿。

说实话泗沘是个富饶之地,适合发展农业。但其周围尽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一旦有敌入侵,根本无法阻挡。

黄明俊率军逆流而上,一路打到泗沘城下,百济陷入亡国之患。

而与此同时,从南面赶来的蔡知运,也终于率军杀到。

从百济南方登陆的蔡知运在占领了久知下城之后,便开始了连续不断地北上。

蔡知运知晓自己身在百济腹地,没有资源,粮草也不足,根本不可攻打坚城。实际上攻打坚城也没有意义,毕竟他不可能分兵驻守。

于是打下久知下城,补充足粮草、辎重之后,蔡知运便决定一路北上,绕过敌城,直取百济国都。

诸将皆对此表示怀疑。

从久知下城到泗沘城有四百里,沿途又多是山地,有山川、城池阻隔。右侯卫就是再善战,在没有后勤补给和支援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四百里,也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众人虽然敢战,但并不是自大之辈。

蔡知运却是认为。虽然四百里路,但其实沿途百济军队并不会太多。百济人刚在萨水损失了近十万人,又分遣军队突袭海冥和占蝉等地,还派遣军队围攻松岳城。这前后动用十多万军队,那整个百济国内的军队还能剩多少。

百济军队凭险拒守,他们若是攻打城池,或许难以破城,但一路只是急行军,即使绕道也不攻城,则必然能够成功。

甚至若是百济军队前来阻挡,他更是高兴。对于野战,蔡知运对右侯卫从来都是信心十足。野战中击杀更多的百济人,则攻城战少遇到一些敌人。

蔡知运是主帅,他的意志便是全军的态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