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漠北风云(一)筑城

作者:鸣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当然苦寒的草原也拿不出这么多的资源来修建这条防线。而且郑言庆手中的汉军一共不过两万人,肯定不能用来全部筑城。

但郑言庆自有办法。

汉人不够,胡人来凑。

自草原再起干戈以来,短短数年之间,各部先后打了无数场仗。百姓流离失所,小部落如走马灯一般,不知道灭亡了多少。

这正好给了郑言庆机会。

郑言庆命三军以营为单位,各自前往要建城的地方设立营帐,然后就地招募草原上流散的百姓。

加入隋军的屯营之中,便能成为一个汉民,享受汉民的待遇,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漠南之地,无数的零散牧民前来投奔,然后被隋军编户齐民。

甚至一些小部落,不愿意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也会选择编户。

一时之间,隋军跟草原大部争夺起这些草原散户来。

很快,十余个草原屯营,在草原上生根发芽,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形成集镇。甚至有些将领,担心人少,竟然强攻一下小部落,直接诛灭部落贵族,然后将其编为汉民。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万物复苏,隋军开始组织这些胡人筑城。

郑言庆没钱也没物资,但建城嘛,草原上有的是土,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工匠,便能制造足够的夯土、红砖建城。

黄明远支援了郑言庆一大批能够烧制红砖、制造夯土的工匠,对夯土、红砖进行批量生产。

数千人的建筑队,没多久,便修建了一个长宽各有二百五十步或者更小的城池。

小城占地不过二百来亩,差不多有十五个标准操场那么大,周长不过三里,走着用不了一刻钟就能绕城一圈。

郑言庆自知实力有限,建一座小城已经很费力,更何况大城。所以他故意设计的城池很小,方便建造。等到完成之后,再在外围修建一个长宽各二里的木质的围墙,以为外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两重城墙有内外城的城池。

既有内城防护,以城池为据点的意义便已经达到。

虽然现在隋军无力修建外城,但合适之时,隋军随时可以进行外城的修建,哪怕修上十年,亦是可以。而同时,隋军可以随时以城池为中心,修建两侧的烽燧和戍、堡,形成一个方圆百里的覆盖区,控制所在地。

郑言庆还准备从安北城往北,再修建两条防线,一条通往定北城,将整个漠北一分为二;一条通往俱伦泊,将大兴安岭以西的漠东草原和漠北隔开,彻底将整个草原肢解。

只是这需要的资源更大,人力更多,隋军暂时还拿不出来。

平日里隋军驻扎在内城,包括军府、粮库、武库、重要的水井、校场、军营、药店等地皆设在内城之中,甚至一部分士兵的军属也住在内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