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正是黄明远希望的。
唐宋时期,尤其是宋朝,我国最早的城市古典资本主义在大城市觉醒。整个北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实际上是文官和开封百姓。
以一城令一国便是如此。
当然这和藩镇割据时期,各军阀地盘太小,不得不努力经营主城有关,也说明都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整个洛阳百姓,最初的原住民并不多,其余多是从各地抽调的。这群人多是商人、富户,对政府的向心力本就弱。
而且整个天下,洛阳百姓怕是最不待见黄明远的。
一方面黄明远的政策损害了这些商人、富户的利益;另一方面黄明远在河北的行台弱化了洛阳的地位。洛阳百姓没有在黄明远手下受利,自不会待见他。
要动洛阳百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洛阳城是各方利益的一个交汇点,鱼龙混杂,不知道谁和谁就是亲戚,谁和谁又是党羽,谁又是谁的探子。一个街头巷尾卖豆腐的,弯弯绕绕,不知道身后都可能牵扯到谁的身上。关陇、世家大族在城内的实力远超想象。
黄明远若是想将洛阳梳理好,不知道得用多少年,而且引起的动荡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黄明远若是一国之君,总不能整天盯着洛阳城中的升斗小民和普通胥吏。
所以打扫屋子再住进去,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将这群人分散处置的办法简单粗暴,但最为有效,什么魑魅魍魉的手段都抵不过掀桌子。
而清空了洛阳城,新搬来的住户则是以丰州、幽州、辽东等河北隋军的家眷、遗孤为主的人群。这群人对黄明远最是忠诚可信,也是整个王朝最坚实的堡垒。
而在黄明远的计划中,除了洛阳,包括长安、江都、成都、江陵等大城都会进行这种原住民的分流。
事实上黄明远在涿郡、信都、太原三地已经这么干了。像涿郡这种地方,趁着当初清洗范阳卢氏,将卢家本枝、旁支、佃户、亲眷等有关系的人全部搬走,差点搬空了大半个幽州城。
而效果也很明显。
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幽州城内,已经看不到一星半点卢氏的痕迹了。
黄明远连写了四五副字,心情也逐渐安定下来。
为大局而牺牲小局,哪怕小局自始至终并没有犯什么错。但这就是社会的生存之道,残酷而真实。
玩不起就不要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