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时今日,大隋的旧官吏其实对杨氏也算是绝望了,现在能有个大隋故臣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也算是天幸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这些隋朝旧臣纷纷投降李唐和王世充的重要原因。
虽然不是理想的选择,但有的选就不错了,还管那么多。
于是隋军兵不血刃,拿下了两家。
梁郡是古宋地,此时为天下腹中的位置。梁郡西入豫州,东连徐州,北结兖州,南下两淮,通济渠贯穿东西,乃兵家必争之地。
拿下梁郡,隋军基本上算是打通了通济渠的运输,时隔数年,淮南的粮食终于可以再次运送到东都了。
隋军收复梁郡,向南便是谯郡。隋军在河南最大的敌人,李密的左长史房彦藻就在此处为李密经营河南诸郡。
谯郡在梁郡南侧,地理位置并不比梁郡差。
李密将房彦藻安排在梁郡,便可统一调度周边淮北、汝南、淮西、陈、梁、许、谯诸郡的兵力。若按指挥地盘,房彦藻名义上指挥的地方,是李密控制区的好几倍。
李密不是不知道要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只是为形势所逼。
但房彦藻却自始至终没有放弃整合各郡。
此时房彦藻已经控制了谯郡、汝阴郡、淮阳郡三郡的大部地区,拥兵五六万,若是给他足够的时间,或许真可以整合河南也差不多。
王辩南下,留苏邕屯守两郡,而以新任副总管罗士信为先锋,和房彦藻持于谯县。
房彦藻果然是王佐之才,虽然手中是一群盗匪,但固守城池,隋军亦不能克。若是换个形势,房彦藻或许还能胜。
不过终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天下大势已不利于李密,房彦藻也无法改变。
在王辩和房彦藻相持之际,斛律晟率领的龙骧卫主力也从许昌郡杀入淮阳郡,直插向房彦藻的身后。
斛律晟和王辩分别从荥阳郡南下,尚未开战,李密派驻于尉氏的大将崔世枢和长史张公瑾降。
这个崔世枢就是那个被翟让绑架、勒索的那个崔世枢。
对于崔世枢、张公瑾这些大隋旧臣来说,投降李密属于吃屎,属于为了活命不得不做的事,但反过头再投向大隋的汇报,就跟渴了喝水、困了睡觉一般正常了。
隋军继续南下,没到许昌县,李密任命的颍川郡太守时德睿也率领全郡十一个县,一万多军队向隋军投降。
时德睿原为朝散大夫,颍川郡尉,掌握着军中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