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棱眼看楚军有强援到来,知道已经失去了破敌的机会。隋军战了一日,对方则锐气正足,这时候再打下去,就是以短击长了,于是阚棱只得下令撤退。
而黄维烈、杜伏威等人也只得命部队各守城门,收拾残局。
这一战虎头蛇尾,就此作罢了。
可惜了一场了能够让杜伏威、阚棱二人名扬天下的一场大战。若无廖凌这支援兵,林士弘的主力怕是要尽数交代到这里了。
战后,楚军溃败五里,方才重新扎营。这一仗打的,让林士弘既丢了里子,又丢了面子。不提让阚棱杀到面前,他本人遭遇羞辱,又差点做了俘虏。光是一场大火,让楚军的船只烧毁了三分之二还多,六艘攻城船也全部报销,整个水营,完全损毁。
至于陆营稍微好些,但也是七成的营帐、五成的粮食、四成的其余物资储备全部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
而且这一战楚军损失不下两万人,剩下的军队,也是混乱一片,军心大损,非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战斗力。
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没法再打下去了。
诸将也纷纷劝林士弘退兵,返回豫章。
但林士弘却是有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架势,这一次他谁的话也不听,非得攻破怀宁城不可。
为此他下令留守豫章的大将林震率领三万人马赶来怀宁支援。
不少人都觉得林士弘有些疯了。
林士弘的二十万人马,看起来是不少,其实完全是穷兵黩武的产物,而且还是虚的。简单来说,江西七个郡二十四个县,在大业四年一共八万六千户。当然这个数据肯定有瞒报,但总体不会超过十万户。
即使江西乱的不严重,百姓损失也不多,但也不可能出二十万兵。
林士弘实际的兵力差不多约为十二三万,加上后来张善安投靠带来的万余人马,还有林士弘后来招降的隋军,以及各种投靠的私兵力量,总数最多不会超过十六万人。
林士弘此次北上就带了九万人,其弟林药师带着万余人马经略岭南一带,再去掉分守各地的兵马,林震手中的三万人马是楚军最后的三万人马。还多是老弱病残,根本不满员。
将这三万人调来,那江州七郡不就成个空壳了。
最后司空王戎好说歹说,才打消了林士弘这番念头,但林士弘仍没有放弃攻打怀宁城的计划。
不破怀宁,绝不撤退。
按道理来说,林士弘能从一个小人物成为一代枭雄,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他不是看不到和隋军死磕的后果。
但是林士弘作为天子,考虑问题不能只从军事上出发,他必须对全局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