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准备投降

作者:鸣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卫公之徒,果名不虚传。

董景珍瞬间便给自己找到了失败的借口,不是自己太弱,而是对方太强。

李世民将董景珍部降兵收归帐下,进行编练,以弥补士兵之不足。而董景珍则被任命为荆州都督,并请封潭国公,负责招降萧梁各地。

董景珍从大司马晋王成了李唐的荆州都督,还是个没什么权利的都督,毕竟荆州便是南郡,李世民必不会交给旁人。可董景珍却是甘之若饴,他着实被李世民打怕了。

逃得大难之后,董景珍开始左右跳腾,他分别写信给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衡山、澧阳等地的大梁官吏,进行劝降。

荆南本就为董景珍所控,各地官吏又多为墙头草,眼看董景珍投降,纷纷改换旗帜。于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整个荆南为李唐所有。

而董景珍不仅劝降属下,还前往巴陵城下,劝降萧铣。

萧铣之所以愿意困守巴陵城,就是在等着董景珍的援兵。整个巴陵城内的梁军,都把董景珍部当作救命稻草,而董景珍出现在巴陵城下,以唐军的身份劝降他们,可想而知,整个梁军受到了多大的打击。

梁军上下,哑然失语。巴陵内外,一片恍然。

这时候本该是振奋人心,聚集士气的时候,可萧铣的老毛病又犯了。萧铣有成为枭雄的志向,但却没有成为枭雄的能力与意志,典型的志大才疏。

眼看再无一番生机,自觉打不过唐军的萧铣竟然哀声说道:“天不祚梁乎?今若待穷而下,必害百姓遭殃。今城未拔,不若先行出降,也可免乱兵祸害。诸位俱是人杰,又何患无君?”

萧铣说得比唱的好听,为了老百姓免遭兵灾而投降。可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萧铣就是实实在在地怕了。

一众人看着萧铣,面面相觑,底下人还没说投降,萧铣这个主君倒是先提投降的事了。

这让一众人如何甘心为萧铣赴死。

于是萧铣在那哀嚎而不掉泪,而底下的大臣,却无一人说话。

既然萧铣决定投降,也没人拦着。除了萧铣那几个心腹,包括蔡德让等人上前劝说,领兵之将,无一人阻拦。

先有甄敬之事,再有萧铣两次当众哀嚎,颜面扫地,大家此时都寒透了心。

萧铣也看也没人劝,便命刘自前往唐军营中,商议投降之事。

虽然萧铣愿降,可毕竟是一国之主,他此时倒是对李世民抱有起一丝幻想。以整个萧梁相投李唐,虽失王位,但至少能不失荣华富贵。

只是萧铣不知道的是,大半个萧梁国土,已经在董景珍的劝降下,尽数倒向大唐了,他哪有多少筹码。

眼看萧铣投降,李世民大喜,最重要的一环,虽然有些波折,但总算是完成了。只有俘获萧铣,他才能最快程度地收拢萧梁人心,安定地方。所以现在的萧铣虽然是个废物,但是个可用的废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