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点便是大家联合起来抗隋,那该怎么打,四面都是隋军,先打哪里。
不说南海、郁林两支隋军主力,始安、熙平、龙川皆有隋军的部队,先打哪后打哪,关乎着各家的利益。
其实这两个问题算一个问题。
当然大部分人的话语权是比较弱的,大家争论半天,最后集中到两点上。
李光度要当盟主,主张打郁林,宁氏和沉逊、欧阳世普、秦元览、韦阙等人皆支持李光度。黄明聪在岭南西部逐渐发展,半年多的时间,已经站稳了脚跟。
黄明聪的实力每扩大一分,就像是在各家腹心不断割肉一般,岭南西部诸酋非得除之而后快。
虽然宁氏和李氏有旧怨,但现在大家有共同的敌人。而且宁长真死后,宁氏也缺少领头羊,只得推举李光度。
另一个人选便是发起号召的冼宝彻,主张打南海,冯氏、杨世略、邓文进、高法澄都支持他。
黄明聪在岭南西部腹心位置,而南海就在岭南东部的腹心,也非得除之不可。
两方对盟主的人选争得不宜开交,毕竟谁当上了盟主,便意味着此次听从谁的主导。
李氏和宁氏,冯氏和冼氏,本就是势均力敌。即使李氏、宁氏实力大减,仍不落于下风。
主要是这个时代的广西人口远多于广东。岭南三十万户人口,始安、永平、郁林、合浦四郡加起来接近十八万户,占了整个岭南人口的六成。
人口基数在那里,两家再损失底子也在那里。
而与之相比,冯氏和冼氏的老巢高凉郡和信安郡加起来不过两万多户。
实际上两家为什么不惧冯氏和冼氏的结盟,就是因为两家单独拉出来并不弱于冯氏和冼氏。
两方争执不下,皆不愿意放弃此次会盟的主导权。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第三方力量的重要性了。
一直在岭南势力中不显山不漏水的陈氏和谈殿,在会盟中,倒向了冼宝彻。
陈龙树在父亲被杀后,逃奔合浦,被宁长真的父亲宁勐力收留。不过宁勐力并不是发善心,而是将其视为奇货可居。
幸好陈龙树和宁长真关系莫逆,在宁长真成为宁越郡太守后,终于有了一块容身之地。
不管怎么说,宁氏对陈氏恩深似海,于情于理,陈龙树也当支持李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