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明鉴!”
李子孝听了这话,心中大喜,他就怕黄明远坚持己见,一意孤行,那就麻烦了。古往今来,还真没有主公不想当皇帝而下属逼着当皇帝而导致君臣撕破脸的。
这两年了,李子孝帮着黄明远挡了无数希望劝黄明远称帝的人,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王文同就曾认为李子孝身为宰辅而不能带领百官,纠正主公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失职。
李子孝也盼着黄明远登基,只是他的身份在那,明知黄明远不愿意而非得逼迫,就要君臣失和,妄起事端了。
今天终于如愿了。
黄明远这一席话,不仅是一个表态,甚至是一个含蓄的命令。
即位之事是不能他自己提的,即使再想,也得讲究个合法合理合规的流程。没办法,国人就吃这一套。而李子孝身为百官之主,就要负责拥立这件大事。
现在没有天子,倒是省却了禅让这个步骤。
此事底定,李子孝便赶紧去布置。
出了卫公府,李子孝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的身子竟然都有些轻快。
卫公府两侧便是中央官署,此时之前的“三王刺杀桉”已经传遍全城,大家都等着结果,因此对于李子孝这种宰辅大臣与黄明远的见面格外重视。
当然以李子孝的身份,在信都城中自带目光聚集器和流量,大家想忽略也很难。
眼看李子孝从卫公府出来,便有有心人上前打探情况。
打头的是一个礼部的郎中,假装偶遇,便向李子孝来行礼。
李子孝的性格素来温和,对下官也多是和蔼可亲。
不过今日的李子孝却是异常严肃,见到对方,不待对方多说,便不悦地诘问道:“礼部这么清闲吗?大位不定,礼仪不范,礼部身为掌管五礼之仪制的部门,难道不是失职吗?”
李子孝对礼部意见大了。
三王刺杀桉中,原本一直是透明人物的三王为什么会被安排参加上己节祭祀大典?又为什么没有参加晚上的宴会?
没有人是傻子。
这其中礼部尚书崔弘寿在里面绝对发挥了巨大作用。
不得不说,杨侑还是崔氏的亲外孙,可崔家人却根本不顾及其生死。其手段让人心中发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