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日月山河永固(上)

作者:鸣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黄明远立刻又召集国家重臣,商议立国之事。

一个国家的建立,最基本的三件事,国号,国都,年号。

这在后世人看来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根本。在老夫子们那里,能够吵破天。

回到内堂,黄明远倒是随意了不少。

此时中下层的官员都走了,只留了一群三品及以上者着紫袍的人。现在人少,正好方便大家一起吵架。

“诸位贤良,社稷初建,新朝将立,国之名号,代表着一国之气象,诸位觉得,我新朝该立何字为号?”

虽然接受了百官拥戴,但并未登基,所以黄明远也并未摆出天子的谱。

当然黄明远的威仪,也从来不是靠“天子”两个字彰显的。

黄明远不说话,谁敢开口。

眼看要定国号,众人纷纷发言。

倒不是众人急于表现,而是众人各分派系,各自根基不同,利益、诉求不同,都希望国号能代表了自己的意义。

这么说吧,荀或反对曹操称“魏公”,到底是反对曹操称“公”还是称“魏”,就不好说了。

再说荀或真要是死忠于大汉,就不会辅左曹操,而是帮着汉献帝从曹操手中夺权了。

所以荀或反对曹操称“公”不是核心原因,而在于一个“魏”字。

魏的中心虽然先在河东,后来又在陈留,可是两汉之后,单提魏地,就是河北魏郡。而以荀或为首的河南颍川派系的根基在河南,与河北派系完全是政治对立面。称“魏”,不仅仅是一个魏字,意味着国家的根基将会从河南转到河北,这时河南世家所不能忍受的。

曹操要是换成“韩公”、“梁公”、“陈公”、“许公”,甚至是“颍川公”、“许昌公”,你看荀或他们愿不愿意。

所以国号取不好,大家都难受。

这时苏威最先站出来说道:“圣人在大隋之时,为武皇帝封为卫公,按照惯例,应以‘卫’为国号。”

以封号为国号是最大的传统,后世多为如此,包括杨坚、李渊等人,皆是用了爵位。甚至宇文化及建国号为“许”、王世充建国号为“郑”这种小国的国号。

对于苏威这些大隋老臣们来说,黄明远若是用了大隋的爵位,便是对大隋最大的承认,也意味着他们这些大隋旧臣的话语权将极大增加。

不过苏威的想法,众人如何不明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