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士兵,冒着大雨,手持刀剑,在雨中血拼。鲜血顺着大雨,不断地往下冲刷,整个山坡之上,成了一片血河。
最后不知道打到多久,小寨之中,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唐军。
全旭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望着底下的鸡冠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既取小寨,鸡冠隘的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而另一侧,明军第四十八军,也和偷袭的杜士远部交起手来。
不得不说,杜士远部敢死队的突袭很犀利,一开始也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心理压力。但不得不承认,五百死士,数量实在太少,当作奇兵可以,但若想只凭借这五百人就取胜,必须建立在对面主将能力一般,其部在遇袭之后,发生溃乱的前提下。
但很显然,右靖卫不是这种部队,他们经受住了考验。
右靖卫很快稳住了阵脚,甚至还开始进行反击。
于是面对数量远多于他们的明军,杜士远部很快不低。虽然这些人都是死士,在面对明军之时,悍不畏死,勇往直前,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数量的劣势。
差不多打了两刻钟,其部便伤亡惨重。
杜士远一直带头冲锋,鼓舞士气,但这也无法改变其部兵败的结局。
而此时柴绍一直在子龙山上观察战场的形势。眼看杜士远部不低明军,苦苦捱着,立刻又下令军中八百骑兵,立刻投入战场。
这是柴绍部所有的骑兵,也是柴绍最后的底牌。
自关中败后,唐军就丧失了稳定的战马来源,明军在河湟、陇右之地,严格限制马匹流入巴蜀。虽然西面诸羌可交易,巴蜀本地也产马,但巴蜀的马匹适合负重不适合打仗,而与西羌的交易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整个李唐内部,骑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直到现在,整个李唐内部,几乎没有几支成建制的骑兵了。
柴绍两万人马可以出八百骑兵,也是因为这是一支老兵居多的部队。
指挥骑兵的是勐将庞相寿,也是从河东便跟着李世民的一员老将了。
庞相寿奉命出阳安关之后,全军沿着杜士远刚才的路径,直奔明军而去。
若是平常时候,八百骑兵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甚至八百破十万也不是不可能,但绝对不是在这种鬼天气下。
此时偌大的风雨使得金牛道上一片泥泞,本就不是什么好路的金牛道更是难以通行。
这候1*章汜。人马行走在这种路上,根本冲锋不起来。而没了速度优势,骑兵还不如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