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这支部队,李袭誉安定地方,西据羌胡,本就捉襟见肘。若是再加上明军,就更没法打了。
幸好屯于上禄县(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的长孙安业和屯于怀道县(治今甘肃宕昌县)的翟长孙二人兵力都不是太多。
伐蜀开始后,二人奉命攻打武州。
长孙安业从阴平道南下,而翟长孙则顺着羌水(今岷江上游一带)顺流而下,两支部队从西、北两个方向,合围武州治所将利城(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
李袭誉困守城池,是没有援军的。
不过翟长孙和长孙安业二人合兵一处,跟李袭誉的兵力也差不多,更兼对方有城池之利,因此并不能破城。
其实黄明辽派这路偏师也没有想过他们可以击败李袭誉,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牵制。
双方在将利相持了半个多月,皆无法取胜。
若是平常,半个多月的时间,援军也该到了。李袭誉往成都送了十多封求救信,可一个多月来,没有丝毫的回应。
就在这时,从汉中传来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争夺王位,展开了大战,而明军则攻破了利州。
这让李袭誉如遭雷击。
“唐王一世英明,怎么生了两个这样的儿子。”
因为武州位置偏远,且一直在和明军交战,消息传播的也慢,所以李袭誉得到的消息很滞后,此时已经进入十月多了,他才收到一个多月前的消息。
眼看李唐内乱,明军连战连捷,李袭誉也有了异样的心思。
若是李渊尚在,他自然是要竭尽全力,以奉忠义。可是李渊已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蛇鼠一窝,凭什么配他效忠。
常言道“树倒猢狲散”,不是猢狲想散,而是大树倒了之后,没有新的可替代品,无法庇护这些猢狲,那可不就得散了。
此时的李袭誉已经有心向大明投降。只是他担忧宗族,同时也担心在成都的家人。
像李袭誉这种总管级别的将领,其家卷肯定要在成都为质的。
李袭誉犹犹豫豫的不敢妄动。
可没等李袭誉有什么动作,扶州传来消息,刺史孔长秀在明军并未到达扶州的情况下,向明军请降。
孔长秀这个级别的官员,是不需要留家卷为质的,所以他降的干脆利落、没有任何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