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五道命令

作者:鸣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东至东海,西抵雪山,南达五岭,北到秦岭,横亘五千里,地广八州,上百万户人口,都是江南行台的地盘。

要不是黄明远在迁都洛阳后,将宛州、扬州从江南行台划出,半个中国都归黄维扬管了。就是当年杨坚再宠爱杨广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安排过。

一口气管着八个州的事情,黄维扬自己都觉得压力山大。

摸着沉甸甸的圣旨,黄维扬自己都有些万分感动。古往今来,自己算是权利最大的太子了吧。

第三道命令是调军。

整个巴蜀已经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事,此时再在巴蜀置三十多万军队,已经是一种浪费。

巴蜀交通难行,光是粮食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势必将一些部队调出川。

北路军入川十三万人,右武卫被调回关中;之前右威卫移镇金城和武威,这一次右屯卫也不用返回陈仓,而是移镇天水,镇戍关西。

而原汉川军和长安行台直隶部队,裁汰老弱,保留两万人马,编为振威军,由焦方威统帅,负责梁州地区的绥靖。

而中路军入川十六万人,左御卫返回荥阳,左领卫一部返回淮南,而左骁卫在完成平定通巴五州的任务后返回巴陵。

江南行台的直隶部队裁汰老弱,保留两万,整编为奋威军,由陈克敌统帅,负责巴州地区的绥靖。

李唐降兵,裁汰老弱之后,保留三万人马,直属于行台。

南路军除了留下两万蛮兵,全部返回。

这样黄维扬手中只剩下左、右卫率营、右骁卫、右靖卫、振威军、奋威军、水师部队、岭南蛮兵、行台直属军,共计十八万五千人马,虽然各部尚不满编,但十几万部队是有的。

黄明远对于巴蜀地区的处置很是小心。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占领巴蜀不难,平定巴蜀却不容易。北宋王全斌用了七十天就灭后蜀了,可是一个全师雄造反就搞得巴蜀皆反。甚至之后还有王小波、李顺起义等等,北宋用了前后四十多年才彻底平定巴蜀。

黄明远可没那个功夫,所以就得从头重视。

至于第四道军令就是废除李唐的苛捐杂税。

黄明远吸取了之前江南的教训,先安定人心,等明军彻底掌握巴蜀之后,再行改革。省得各地乱起来会手忙脚乱。

巴蜀不比淮南、江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