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斯坦福,在哈佛,恨不得人手一台。
拿什么和人家比?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就这么穷,再加上国外禁运、学术封锁,中国能在大多数领域不落后太多,甚至个别领域拔尖儿,已经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牛x了”。
至于为什么倭国一年一个诺奖,咱们没有?
这都不是穷的事儿了,而是无知。
诺奖不是你今年出成果,明年就能拿诺奖的。得奖周期,二十年起步。
也就是说,假如2001年出来的科研成果,起码要经过二十年的学术认证,奖项才会将你纳入评选环节。
所以,倭国的那些诺奖,都是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产物。
那个时候的倭国,春秋正盛。
而七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什么样?刚刚恢复高考啊!
如果诺奖是公平的,不考虑东西方对抗的政治因素,那么我们扎堆拿诺奖的时候,应该在2030年以后。
此时的2001年,国内的学术专家不是没有牛人。
有!但是,要么国字头,要么还需要成长,也需要眼界和自信。
实话实说,真没有外来的和尚好用。
齐磊给唐小奕解释,这货还不服气。
“切!反正我觉得,俺们学校的那些老师都挺牛的,不比国外的差!”
齐磊心说,怎么这么犟呢?
正要和唐小奕争一争,却是君姐姐看两人嚷嚷的激烈。加入进来。
“聊什么呢?”
唐小奕登时把他的思路和君欣卓说,“你就说,咱学校的牛人多不多吧?”
却没想到,君欣卓没和唐小奕站一个阵营,反对齐磊道,“别听他的,在他眼里,什么都是自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