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磊,“不信你们听我分析,看我说的对不对就完了。“
“首先,电影的主角,基本都是刻画小人物,或者经历苦难的倒霉鬼成为英雄,然后拯救世界。“
“这种角色,极易引起观众的共情,增加带入感。“
“说白了,平民百姓看着肯定觉得爽。因为大家都是小人物,每个人还都有英雄梦。“
“你比如说,黑客帝国里的尼奥,落魄程序员成了救世主。“
“虎胆龙威里,布鲁斯威利斯那个警察。”
“独立日里,离婚的科学家和没当上太空人的飞行员。“
“前期都是越渺小越好,越惨越好,然后这种人物通过一个契机一下就无敌了。“
“这种反差足以刺激观众的荷尔蒙。“
“而能够刺激你,才是他想要的效果。“
大伙一琢磨,好像是这么回事儿。大多数好莱坞的动作片、科幻片、英雄片,貌似都是这个套路。之前没注意。
而齐磊,“别惊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要想达到文化暗示的目的,还差着东西呢?“
众人,“什么东西?
齐磊,“为了衬托这个小人物角色,制作方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把这个世界渲染的更加悲惨!“
众人,。。
齐磊,“要么给你制造事故,要么给你制造灾难,烧钱的地方就来了。”
“这一部分是电影最花钱的,特效绝对拉满。“
“让这些平民英雄把身处灾难里的老百姓解救出来。”
环视众人,“大家都是年轻人,认知差一点的,糊涂到分不清什么是电影和现实的,基本就被带偏了。潜意识里,米国才是人类的希望,也就形成了。“
众人,。。
有这么邪乎吗?至少至少我自己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