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齐声道:
“遵旨!”
然后。
他们两人成对,三人成群,有说有笑,有争执,快步离开了九间殿,往龙德殿处理国事去了。
杨婵也跟着敖灵走出了九间殿,她脸色十分尴尬。
敖灵忍不住笑道:“别在意,陛下不在意细枝末节。”
杨婵闻言,却又忍不住扑哧一笑,道:“那当然,能写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星海’的人,怎么会在乎细枝末节。”
敖灵忍不住问道:“杨尚书,你怎么对这些辞令如此着迷?”
杨婵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只是心中有种感觉。杨婵的要等的人,便是这样一位文采飞扬的书生。”
……
片刻后。
御书房。
子受身前,站着两个高大魁梧的大汉,他们恭敬立于一侧,手里还抓着两块石头。
他们正在冀州盖乡学,莫名就被大王拉了过来。
子受看着飞廉和恶来一身泥土,忍俊不禁,道:
“近日,这石匠之工,做的如何?”
恶来没有飞廉的局促,突然被子受召来,反而有些兴奋,正准备说话,突然就看到父亲杀人的眼神瞥了他一眼。
恶来顿时闭嘴。
飞廉心里松了口气,道:
“启禀大王,臣这些时日与匠人同工同眠,心中深有感悟。”
“大王能在七年时间里,聚王之六工五十万,实乃英明神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