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用律法根本无法控制现在私盐泛滥的情况。
贾环沉吟了一会,问道:“那么,沙先生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何师爷道:“东翁上任以来,有心清理钱粮赋税,但是困难重重。东翁的意思,是想要盐商们将这部分拖欠的盐课补齐。”
“盐商们怎么肯?”
“所以东翁今晚去和三大盐商之一的郑元鉴谈。”
贾环摇摇头,很不看好,“我看很难达成协议。”一百万两白银,即便郑家拿得出来,他也不敢拿!财不露白是常态。郑家要是应承下来,日后的官员都会找郑家“纳捐”。沙观察又不会在扬州城呆一辈子,而这些纲商,世代经营盐业,跑不了。
何师爷喝了一口,满脸期望的看着贾环,道:“所以,我想请子玉帮我出个主意。”
贾环一个理科生,对盐法能有什么研究?要学历史的才行啊。他就知道伪清的某皇帝下江南时,是盐商接的驾。银子花的如流水。搞了个扬州二十四景,聚盐成塔。
本时空中,过段时间,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后,贾琏带着林黛玉回贾府,王熙凤会在贾琏的乳母赵嬷嬷面前吹嘘:王家当年接过一次驾。金陵的甄家接了四次驾。
思路只能从权谋上走。银子肯定还得盐商出。扬州城内的盐商3oo家,凑一百万白银出来不是难事。盐商的富裕,连皇帝都惊叹。关键是以什么名义,把钱从盐商的口袋里掏出来。沙观察那样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肯定不行。
贾环想了一会,道:“私盐还是要查一查的。”
…
…
夜空如洗,明月当空。
贾环与何师爷两人说话时,扬州城内的大盐商郑元鉴家中,大周浙江布政司右参政沙胜正在劝郑元鉴补齐盐课。
精美的花厅之中,郑元鉴坐在下,喝着茶,打着哈哈,就是不肯应声。
沙守道沙胜今年五十多岁,一身浅灰色的儒衫,气度不凡。这个年纪,说一声年纪轻轻,有点夸张,赞一句年富力强,绝对没有问题。
国朝的官员,是不是年轻,需要依据于官位来判断。这和后世天朝一样。4o岁的副-部-级肯定算是年轻的官员。而4o岁的县-级就不算年轻了。
官场的生态就像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国朝的官制,关卡就在四品到三品这里。多少人在这个关口给卡住,一辈子都升上不去。三品就可以叫做朝廷重臣了。
当然,都察院的风宪官不在此列。因为,都察院的左右副都(佥)御史能出任巡抚、总督。
沙胜五十多岁的年纪担任从三品的右参政,年纪和官职还是比较般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