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又一脸慎重的看着杜如晦说道。
刘晔负责清查户部,杜如晦负赛选官员,补齐这些被拿下官员的空缺。
可以说,杜如晦的赛选官员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刘晔负责的清查户部差。
要是杜如晦这边不能及时的补充上空缺的这些官员位置,那朝廷的诸多政务可就会耽搁下来。
那样一来的话,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动荡。
杜如晦闻言,立即躬身道;“陛下放心,臣明白。”
“臣还有一事要禀报陛下。”
“最近各地方察举举荐官员的名单已经送到了吏部。”
“房尚书如今在北方四州,所以,这些各地方察举举荐官员的科考一直都没有定。”
“还请陛下选定主考官,对这些举荐官员进行科考。”
杜如晦又躬身说道。
科考吗?
周辰沉吟了起来。
周辰知道,大周的官员选拔实行的是察举举荐制。
每年一次,都是在年关进行。
由各地方官员察举举荐有才学,名望之人,报吏部。
然后,朝廷会统一对这些举荐之人实行最后的科考。
这也是为什么大周几乎八成的官员都是出自世家豪门或是和世家豪门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最主要的原因。
普通的寒门子弟或是一般的学子们,没有地方官员的举荐,想要入仕,步入官场,那是很难的。
就算有真才实学,也得有地方官员的察举举荐才行。
否则别说是步入官场,进入仕途了,就是连最后的那场科考都没资格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