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当年在大头帮的时候,确实也算乱搞界的一把好手。但成为新联盟的领袖后,行为已经变得很收敛了,就算是当年,其战斗范围也很有限。
但不论真假,这些吹牛大家也只当玩笑听,没见对夏尔的声望有丝毫负面影响。
最后还是李敬直解释道:“社会风俗不一样,公众对不同的人道德要求也不一样。张不盈的身份很敏感,而且这不是表面上的私生活问题。
只要按这个线索去查,就必然会牵扯出其他的事情,所以他才会害怕。他应该清楚邮件是什么人发的,舆论上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夏尔眨了眨眼睛,又想了想才问道:“我们的诉求,东国方面会答应吗?我的意思是问,假如按我们的思路去谈,难度有多大?”
沈四书:“别的领域不好说,但教育领域的合作,原本是最不应该出问题的。总体方案是柯老定的,第一阶段是争取几家东国知名大学,在几里国设立分院或分校。
东国现有的、比较成功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邀请他们到几里国挂牌设立分校,以合作办学的名义,相关费用我们出。
在此基础上,争取五年内,把我们计划的三所大学和七所职业学院办起来……这其实是一套很好谈的方案。”
与淝工大芜城分校的合作,是华真行临时起意然后单独去推行的。而几里国的教育合作规划,是在柯夫子的指导下完成的,原本并不包含这个项目。
邀请东国的知名大学,到几里国去设立分院或分校,春华、平京这样的顶尖学府可以不找,但有很多大学都会感兴趣的。
这相当于将影响力延伸到了国际上、分校办到了海外,还不用他们自己花钱,连门路都不用找,是对方主动邀请的。
从另一方面看,这其实也意味着国家教育主权的让渡。
比如东国这样独立自主的大国,就算教育系统被渗透的再厉害,也不会允许米国的大学到东国境内直接开办分院和分校,这等于割让部分教育主权了。
但几里国就开了这个政策口子,只是他们会按照自身需求去选择合作对象。以几里国的现实情况,必须做出类似的选择,就看是与谁合作了。
这项政策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欢想实业招收大量的东国员工,甚至鼓励他们带着家属一起移居海外,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怎么解决?
中、小学还好办,大学呢?
邀请几所东国知名高校过去设分校,将来既可以拿几里国大学的文凭,也可以拿这几所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那些东国孩子的家长们也能安心。
游方点头道:“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趁着夏总席还在东国的时间,把大方向定下来。”
以游方的能力,假如真想查一个张不盈,怎么可能拿不到任何能放到台面上的证据?就是因为时间太短,他大概只用了十二个小时。
这么急的原因,就是因为沈四书这边等不起。
换掉张不盈重新谈,而且还要有重新谈的足够理由,最好赶在夏尔还在东国期间定下基调,但是夏尔不可能东国停留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