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常师爷也摸着胡须,赔笑道。
“我听说,她最近又搞了个茗记米庄,而且还拿下了西南地区近半数的米铺订货单。”
“竟有此事?”因为关系到米粮一事,朱县令也上了心。
“能签这么多单,说明她手上的粮食多。可打听到了,她哪儿来的这么多粮?”
常师爷早就摸清楚了,不过是寻了个由头把此事说给朱县令听罢了。
“她研究出了一种高产量秧苗,说是能达到亩产八百斤左右。偏她也不藏私,还带着其他村民一起种,这一茬接一茬的种下去,自然粮食也就越来越多了。”
朱县令这下是真来了兴趣。
“亩产八百斤?去年隔壁那产粮大县最高产值是多少来着?”
常师爷继续摸着他的胡子,伸手笔了个数道。
“五百斤,最高也只到五百斤。”
“嚯!”朱县令一听这话,当场激动得一拍大腿,“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现在才说给我听?”
常师爷也很无奈啊,他也是刚收到消息不久。
那朱县令近来正在为朝廷又增加赋税一事发愁,听闻此事立刻起身,要亲自去看看易茗雪种的水稻。
常师爷紧随其后,还不忘追问道。
“那这些告易茗雪状的书信,怎么处理?”
朱县令这会儿哪儿有心情管那些。
当即官袍一挥道,“这还用我教你吗?直接烧了,当没见着!”
常师爷:“……”
……
因为一些人的不理解,易茗雪的修路工作其实推进得并不算顺利。
但是她也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