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粮食的产量,远远大于他们平生所见。
难怪茗记手上会有那么多的粮食。
也难怪,这湖州县过去名不见经传,今年却异军突起。
见着眼前这黄灿灿的一片稻谷之后,众粮商心里仿佛都吃了一记定心丸。
人群中,还有人忍不住得意道。
“你们几个原本还不打算来!怎么样,这下该得好好感谢我一番了吧?”
说话那人个头不高,肚子不小。
正是数月前,曾从茗记手上买了两千斤新米的那中年人。
他那几个好友被他数落一通,也不生气。
当即便冲他拱手致谢道,“还是王福老板有先见之明,吾等此前确实大意了。”
众人有说有笑,来到坝子前。
只见主位之上坐着个丽色女子,从前出面与他们交涉的叶东梁却是规规矩矩的站在女子身侧。
众人立刻意识到,这应该就是茗记的大东家。
易茗雪了。
这易茗雪的大名,他们是早有耳闻。
不仅是因为易家车行强势来袭,一举垄断了全县的货运和陆运交通。
更是听闻,她竟将那吃力不讨好的修路之事,办成让无数商人都想分一杯羹的香饽饽。
如今,这茗记米庄又手握数量惊人的米粮。
看样子,这米粮生意她也是势在必得。
这些米铺老板许多都是混迹商场多年的老油条。
无论是年龄还是辈分上,都要长于易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