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坐下说话,赵玉林对着冯贵奇说这里榆树好多啊,就叫榆林寨吧。马儿是不喜欢吃榆树叶的,正好种起来阻拦骑兵的冲击。
榆树的新叶又可以做菜当饭吃,缺粮了还可以摘下来充饥应急。
众将跟着冯贵奇不住的点头。
他说咱们这一战走了几百里路,已经够了,还是那句话,守不住的地咱们不要。那么多兄弟为这里献出了生命,咱们就要住下来,守住了。
冯贵奇叫赵玉林放心,他不走了,就在这里守着把榆林寨建好。
赵玉林点点头说榆林寨要足够大,足够坚实。将来这里要住下步军,马军和前来定居的老百姓,要养很多的马匹。还要放开了的和蒙古帝国通商做生意。
夜里,他和兄弟们围坐在篝火旁吃耍,呼兰也跑来凑热闹,还亲热的叫冯贵奇大哥哥,虎哥,王珪哥的喊了起来。
众将乐呵啦。
王珪性格粗犷,搬来半边木头请三少爷赐名,要像广货街那样为榆林寨做个寨名牌。
赵玉林看着粗大的木头足足有两尺多宽,笑哈哈的说太浪费了嘛,搞这么大一块。
王珪还说就要这么大,他要叫来往的人远远的就能看到榆林寨。
赵玉林上去用手量了量,捡起一节烧过的木棒在上面写字,呼兰取出身上腰刀给他雕刻,片刻功夫便成了。
他依然用燃着的木棒去烧灼字迹,使之过火碳化。
不一会儿功夫,“榆林”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弄好了。
冯贵奇乐呵呵的说:少爷惜字如金呐,榆林,榆树林,大善,大善。
他说眼下咱叫榆林寨,往后走人多了,城池搞大了呢,有可能就是榆林县,榆林州、榆林府啦。
众人哈哈大笑,连呼:善,大善呐。
飞雪啦,众人散了回帐篷休息。
赵玉林歇了一晚上起来,对面的沙漠和身后的黄土地竟然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初雪,恰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不由得吟起了毛先祖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冯贵奇见他吟诵完,大吼:“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今朝。”
东方欲晓,一轮红日喷雾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