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坐在官位上能识时务,顾大局的举旗归顺新宋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如何能苛求所有人都没有二心?
李公说他已经去信斥责其弟,劝其到成都台谏堂来共事。
赵玉林忙说这如何使得,福建安抚使春秋正盛,又正是用人之际,如何走的开?
丁公却认为李公做得好,福建回归新宋大半年了,还算稳定,再有就是要改变福建的现状,必须有强势之人前去大刀阔斧的变革才行。
若是李梁继续留在福建,抹不开面子如何实行变革?
他说:这样一来,福建必然生变,还得谋划谁去接手,需立即回成都和曹公商议。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诸公何需跑路?咱们就在这里议过。”
众人抬头一看,呵呵,原来是曹友闻到了。
凤凰赶紧出去,亲自给老曹沏茶。
赵玉林说有啥事着急的?要劳烦国主来这里商议。
招呼诸公回去不就行啦?
老曹哎哎哎的问他,这几天成都就像抱着个火炉子一样的热,只许哥儿享受凉风,不让咱们也来凉快凉快吗?
赵玉林无语了,端起茶杯请他品茶。
老曹给他讲,已经知会中枢院诸公明日过来避暑啦,有事咱们就在这里议了。福建路安抚使若是真要回来,他倒是希望凤凰能去。
赵玉林愣愣的看着他了,不晓得他葫芦里卖的啥子药?
老曹喝下一口茶才说:两广和福建的队伍发展太快,大多都是由旧制的宋军改编而来,他希望凤凰过去巡查,监督军纪。若是李梁要回来,那就让凤凰暂行福建安抚使之责,整治完成后再行委任安抚使。
赵玉林觉得他的这个安排不错,就是舍不得凤凰离开成都啦。
他有些犹豫的看向凤凰,女人却是一脸的欢喜,还当众表态承蒙曹国主抬举,国家需要,她定不辱使命。
赵玉林见木已成舟,十分无奈的说姑且就这样嘛。
老曹说啥就姑且了,还有更重要的呐。
他从袖筒里抽出一封书信递给丁公说临安的使相来信了,此人要自任两浙路安抚使。还要咱新宋帮他协防海上,支出江北余街的军费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