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这世道如此,咱们不过是些当兵的,自然是顺应时势。”
“博和托不识时务,那是因为他是鞑子,他没的选择,可咱们有的选择啊。”
“姚兄?”杨捷问姚启圣。
姚启圣很年轻,二十多岁,却是个胆大的人,看他在通州那一手就知道是个胆大心细之人。
他打量着这些绿营将领。
心中有数。
“如今既是危机,却也是危中存生机,甚至存着富贵,且机会难得,就看大家能不能抓住了。”
“请姚兄赐教。”
“杨将军等手底下有三千宣大兵,眼下济南危在旦夕,相信这三千弟兄们也不愿意留在这跟博和托他们一起等死吧?
而以将军带兵之威,将士们也向来听从,何不率此三千甲士,一举攻入满城,斩了博和托、佟养甲、张儒秀这些旗人,然后以济南城向绍天大帝请降归附?
到时不仅无罪,还是大功一件。
如今南明势振,要不了多久,肯定能还于北京旧都,那时不仅能再兴大明,甚至还必然会打到建州,再次犁庭扫穴的,所以越早归附,才越好。”
“而且得快,眼下这济南城就如同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城里满蒙汉等兵勇万余,想投降的估计不少,可别让人捷足先登了。”
姚启圣的话,让杨捷心中有了决断。
而李琏诸游击、参将等心腹部将们,也都赶紧劝说杨捷赶紧动手。
“时间紧迫,还请大哥早下决断!”
杨捷向姚启圣拱手,“还请姚兄给我们做个谋划,我等好依计而行,拜托了。”
雨越下越大。
距离明军最后通牒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整个济南城中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在明军放水淹城限期的前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