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通过一些其它手段占田,比如把藩王的田产,当做荒地上报官府,然后成了自家开荒地,熟地变荒地,产权易主,还能免交几年田赋。
罗籍区区一个秀才,当然不是个例,实际上明末这种情况非常严重,而清军侵占山东后,他们趁着变价更名藩田等的机会,更是掀起瓜分侵占的盛宴,几乎各个府县的豪强士绅都参与其中,而山东省府县各级官员、胥吏,也全程参与配合,甚至收受贿赂银钱到手软。
大量的良田熟地,被他们当成垦荒地上报登记易名。
而许多藩庄王国,被他们以每亩几分银,或一二钱银一亩卖地,瓜分买下。
甚至通过更改大小亩、熟地、荒地、水田、旱地等方式,侵占利益。
所谓的变价更名,其实就是山东士绅联合一起,把原来大明宗藩、勋戚、官田瓜分侵占的一个过程。
说是更名变成民田,其实就是贱卖侵吞,上下一起勾结。
所以在以前,各地田产多的主要是宗藩,比如山东的几个藩王府,各占两三万顷地,但其它地方豪强世族手里地并不算太多,几千亩上万亩已经很多了。
可在北京沦陷,鞑子南下的这短短几年里,山东就出现了许多占地几千顷的大家族,比如长山刘氏,拥地三千多顷。
除了寄名田千顷外,其余近二十万亩中,本身田地不过万余亩,其余的几乎都是在这轮盛宴中瓜分得来的。
几乎没有成本。
罗籍不过一增广生秀才,在这轮大潮里,却成了历城首富,拥有上千顷地。
还有比如曲阜孔家。
在被北京重新确立为衍圣公后,也是侵占了不少藩产,仅他现在对大明天子承认的就有东平州原德藩的籽粒地九十三顷余,滋阳县鲁王庄地三十余顷,阳谷县废藩籽粒地两顷多,郓城县认种王地一顷五十亩。
此外在曲阜、邹县等,还各认种王地多处。
他们在很多地方,还跟当地豪绅争产,比如邹县窝里村的一处地,原是阳信王的王庄,总共二十余顷。
原本是个叫徐擎的地主先占种五顷,接着孔府近亲孔尚任看中,全庄尽认,结果两家构讼,最后孔尚任借着衍圣公名号,迫的知县把地全给了孔尚任。
此外诸如跟罗籍这样的争产案,遍处南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五省。
连北京也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报上来的新垦荒之地,其实仔细一查,都是原来山东田册里面的土地,但他们就把熟地当成荒地报,使的国家耕地变成了不起科的荒田。
山东田地,在这一轮过程里,大规模兼并,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到了那些士绅豪强、和八旗手里了。
剩下的一些百姓,为了逃避负担极重的丁役、丁银,加征等,干脆带地连人一起投献,要么是地被圈了被迫投献八旗,要么是主动投献地主士绅,只为能够活下去。